来的滩涂地已经有了千亩稻田,徐光启大喜,于是给万历上疏说可以在北方的滩涂地带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种植水稻,徐光启的奏疏中还说,水稻好,水稻比小麦亩产高。
朱翊钧见卢飏有些不明所以,以为他不明白,便将徐光启的奏疏给卢飏看了。
其实卢飏只是装傻充愣,免得被朱翊钧看出来是他刻意将朱翊钧带到这农田水利上来的。
卢飏看了徐光启的奏疏后,心里有了底,便接着对朱翊钧道:“徐詹事有大才,小子不如也,不过小子认为想要提高粮食亩产,也不光是种植水稻这个方法。”
卢飏这句话说完,这次不光刘宗周和朱翊钧侧目,连带着一边侍立伺候的李恩也将目光投向了这边。
在古代封建社会,粮食是天大的事,能让天下百姓都能吃的饱饭,那便是盛世了,所以此时一听卢飏说还有粮食增产的法子,便都提起了兴趣。
见众人都看着自己,卢飏有些自得,心道转了一大圈,终于到了关键之处,随后便朗声道。
“回陛下,徐詹事在北方推广水稻的方法固然是好,但也有限制,比如水稻种植必须有水,但北方又不比南方,如天津卫海河畔的那般地方,其实在北方并不多,北方大部分田地其实旱田。”
卢飏说到这里,朱翊钧听了也是频频点头,他当时看徐光启的奏章也觉得不错,但转念一想,实用性却并不大,北方都是旱田,哪里中得了水稻,即使开垦滩涂,又能开垦多少。
不过此时听卢飏的意思,似乎还有别的法子,便不多言语,等着卢飏的高论。
“在北方,这旱田就只能种麦粟(小米)黍(大豆)之类的作物,这些作物确实不如水稻高产,但因为北方大部分耕田皆少水,便也只能种这些。”
刘宗周听卢飏说的有些着急,咋说了半日还不说如何让北方旱田增产的事,但是圣上面前他也不敢放肆,只得拿眼睛瞟看卢飏,示意他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卢飏眼观六路,自然收到了刘老师的信号,接着便道。
“但学生知道,南方水田高产不仅是种植水稻的缘故,还有淮水以南的地方,水田都是一年种植两季水稻的,而北方无论是种麦,种粟还是种黍,都只能种植一季,这亩产当然赶不上南方的水田了。”
“而学生今日所要说的便是,除了徐詹事讲的兴修水利之外,还要将这北方旱田也改成一年收两季,那粮食的亩产自然就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