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这东西却是生产的比较慢,到年底也才生产了八门。
目前卢家庄的炼钢炉严重产量不足,而且新军用钢的地方也多,不光是钢炮,步枪上的刺刀尖和匕首尖也需要用钢,还有兵工铲上的钢刃等等,所以火炮的生产便慢了。
至于铠甲,生产的也比较慢,卢飏用的铠甲虽不是钢的,但是是板甲的样式,制作虽然简单,但是需要水力锻锤的大力冲压才行,到了冬季,河流上冻,这项工作就只能停了。
不过这难不倒卢飏,没有板甲,卢飏就先采购了一批明军原来的甲胄,虽然防护效果不如板甲,但是穿上它,让士兵们有了面对敌人骑兵冲锋的底气。
如此可见,一个国家的钢铁产量是多么重要,因为不仅是军事,所有的基础生产工具都需要钢铁来实现。
过年的时间,卢飏就是去宫里给万历皇帝和太子拜了年,然后又去看了刘宗周和翰林院的上官,其他时间就全躲在卢家庄里研发高炉炼钢了。
卢飏前世泡论坛的时候,查看过相关的资料,知道高炉炼钢、平炉炼钢还有小高炉炼钢之类的,也清楚炼钢要用焦炭,需要送热风,那样炉温会升高一些。
卢飏将这些知识灌输给了李铁等人,然后就让他们开始试验,寻常他也进行一些指导,尤其是有苏钢师傅,研发进度还是很快的。
等到过完年之后,大明第一座近代意义上的小高炉已经成型了。
这个小高炉的燃料是用焦炭,比传统的炉窑热力值更高,而且还加了蓄热室和鼓风机,让炉温达到了炼钢的标准。
等第一炉钢铁出来之后,卢飏终于松了一口气,这钢终于是炼出来了。
不过卢飏这钢连后世要被淘汰的那种地炼钢都不如,充其量也就是六十年代的农村土窑炼钢水平,不过在这个时代,这绝对代表了世界顶尖水平,起码领先西方二百年。
有了相对产量多一些的钢铁,火炮的铸造也开始了,而卢飏则又接了一单大工程,要给万历皇帝的新大殿和京师的六部衙门换门窗。
朝廷虽然没什么银子,但是这种改善办公环境的事,京官们还是很高兴的,尤其是看了卢飏的样品展示之后,这种透明玻璃无论是采光和保温都比之前的窗户纸强的太多了。
经过不怎么激烈的朝堂争论,最后决定出资十万两,给京师的衙门全都换了门窗,至于万历皇帝的大殿,则是卢飏友情赞助的。
不过这些文官们都不清楚卢飏的玻璃成本,第一次见到这种大块晶莹剔透的玻璃时,一个个都震惊了,以为是无价之宝,所以当玻璃换好了之后,文官们见到卢飏还纷纷流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情,觉得卢飏吃亏了。
卢飏也是装得很像,每次方从哲见了他都会说让他破费了的时候,卢飏都是一副悲痛但又大义凛然的表情:“银子乃是身外之物,为朝廷做事,这不算什么。”
于是在京师文官们的心目中,卢飏的形象又回来了。
卢飏当然要充分利用这种行情不明的时机,尽快收割一批土豪的银子,所以改造完了衙门的门窗之后,卢飏开始大量的接受土豪们的私人订单。
只要掌握了核心科技,玻璃的生产和安装都很简单,所以一个春天的时间,卢飏就挣了三十万两银子,而卢飏借万历皇帝的银子也终于还上了。
如今已是万历四十九年,历史已经有了些许改变,原本在去年就该去世的朱翊钧和朱常洛父子,两人一个都没死。
特别是朱翊钧,因为卢飏的出现,以及早早启用了熊廷弼,辽东的局势没有过分崩坏,虽然开铁丢失,但是沈阳往南的辽东土地还在大明手里。
而且最近,朱翊钧正密谋着给女真点颜色瞧瞧。
于是在明亮的大殿中,中央摆着辽东铁岭、开原附近的沙盘,朱翊钧、卢飏和张维贤等人正在进行推演,一旁则站着方从哲等内阁及六部的官员。
据可靠情报,努尔哈赤正准备趁着夏季天气温暖,去朝鲜抢粮食,所以朱翊钧想着能不能趁机夺回开铁。
自从萨尔浒之战以后,虽然明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但是朱翊钧也参考了卢飏在殿试上给出的平辽策略,动用了一些经济手段对后金实行经济封锁,盐铁粮食布匹禁运,弄的后金很是难受。
当然这种封锁也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效果,通过隐秘渠道,仍有一些禁运物资到了后金,但是相比较之前的畅通无阻,现在到达后金的盐铁和粮食布匹等都少了一大截,努尔哈赤没有办法,便准备去朝鲜抢上一波。
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