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的指导,明军开始在高尔山上修筑防御工事,就等着后金鞑子来攻了。
不过在抚顺城里,努尔哈赤还在纠结要不要去铁岭救援,因为看明军这架势,摆明了是早就做好了阻敌增援的准备,而且就刚刚发生的两场战事来看,这股明军似乎异常强大。
而且何止是强大,在布扬古眼里,简直就是天兵天将一般。
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布扬古又把明军的实力吹翻了三倍,说什么明军有了那种不用打火的连珠火铳,可以一直射击,还有火炮也是厉害的很,一炮竟能糜烂数十里。
努尔哈赤当然不信布扬古的这些话,早在二十年前,他就在辽东明军里面当差,明军的那些家伙事他不仅都见过,而且都会用,因为表现出色,还被李成梁收为了干儿子,明军什么样,在后金没有比他更了解的了。
于是布扬古便被解除了兵权,接着便下了大狱。
但究竟打还不是不打,努尔哈赤却一直下不了决心,因为后金有一半的兵力都被弄到朝鲜抢粮食去了,还有一部分需要防备北方的野生女真,几个城市的防守也需要兵力,所以努尔哈赤现在手下可用的机动兵力就只有一万五千人。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辽东并不是产马之地,所以后金军的主力其实是重装步兵,因为没有太多的马匹,这长途奔袭也不是他们能玩的。
但若是不救的话,铁岭肯定保不住,那里就只有三千来人,再加上开原的兵马顶多也就六千来人,而且因为有城需要守,这些人还不可能都拿来野战,所以铁岭之战,可用的兵士估计也就四千多人。
熊廷弼的大名,努尔哈赤这一年可是听了不少,这个会武术的进士一年时间就把辽东折腾的天翻地覆,之前一些和老奴酋暗地里互通款曲的将领不是被撤职就是被下狱,搞得老奴酋的情报工作很是被动。
而且熊廷弼还整饬军备,裁撤了老幼,虽然军队数量大大缩水了,努尔哈赤知道,这五万兵马应该就是辽东真正能打的了,关键是朝廷对辽东的军费没有减少,人少了、银子多了,如今的辽东军,装备都换了一新,而且熊廷弼还提拔了一些诸如曹文诏之类的少壮军官,这些人与辽东将门没什么牵扯,而且年少血涌,很是敢战,之前跟明军的几次小规模冲突,老奴酋便有所领教。
所以就算熊廷弼只出动一半兵力,自己若是不救援,铁岭肯定守不住,而且后金的探马来报,熊廷弼应该就是出动了两万多人,还有大量的火炮。
更为关键的是,铁岭一旦失守,老奴酋之前苦心部署的以铁岭和抚顺为据点,对沈阳呈围困之势的战略部署便被打破了。
铁岭和抚顺一个在沈阳的北方,一个在沈阳的东方,两城均距离沈阳不足二百里,骑兵一日便可到达。
如此压迫的形势,可以让老奴酋挫败明军在沈阳坚守的信心,他可以趁机再在沈阳城内搞一些细作,收买一些汉奸,到时候自己便可不费吹灰之力便能攻下沈阳城。
而在历史上,沈阳城的陷落跟老奴酋设计的一样,后金军围攻沈阳,沈阳城内将领叛变,仅一天时间,大明在辽东的第一重镇沈阳,便宣告陷落,而且后金基本上一点损失也没有,而此时救援的明军已经到了沈阳城外的浑河,而且前锋已经过了浑河,这次救援的军队里面便有大明最能打的浙兵和白杆兵。
浙兵便是大明最后的戚家军,白杆兵则是四川土司秦良玉带领的军队。
这场战役不仅是丢了沈阳这么简单,等于是把救援的明军暴露在了旷野之上,接着便是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的浑河之战。
这场战役被满清誉为满清一百年来第一血战,此战,满清甲喇额真以上级别的将领有九人被斩杀,满清数万八旗精锐被斩杀万余人,一度让围困的努尔哈赤束手无策。
而参加此战的明军只有七千人,其中浙兵四千、白杆兵三千,战役结束之后,七千人几无一人生还。
所以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之类的话,其实都是后世满清自己吹出来的,于是敢战的明军,一比一的交换比,鞑子都不一定能撑得住。
鉴于铁岭的关键位置,努尔哈赤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走这一趟。
不过当努尔哈赤做出救援铁岭的决定之后,铁岭攻守战,也到了最吃紧的关头。
此时已经到了铁岭攻防战的第二日。
第一日,双方在城外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互有损伤,然后鞑子便坚守不出了。
随后明军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并对铁岭进行了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