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油菜无法相提并论,别提乃红有多高兴。
抓完阄的乃红,一刻也没有在村委逗留,一路小跑到家,背上背篼就往地里跑。
她要去看看满地绿油油的油菜,她要去看村干部钉的界线。
乃红的这块地算是村里最好的,她属于抓地代送。
抓了一块良田,送了田坎上一棵花椒树、一棵杏树。
原来墙内的乃红,望着墙外像红杏,像到了自己的田坎上。
乃红最大的忧愁解决了,心情瞬间就被治愈,接下来她又开始思考。
靠天吃饭不是长久之计,她还是想做点买卖,丰盈自己的生活、改善自己的条件。
豆腐西施乃红是尝过豆腐甜头的人,如今的她已经不安于现状,挣钱可以改善生活,种地只是解决温饱。
地不能丢,要用智慧种,挣钱不能忘,要懂节约。
人先要解决温饱,而后改善生活、改变居住环境。
乃红说得头头是道,俨然是一个混迹生意场的成功之士。
当她一本正经一字一句将这些说给老苟听时,显然老苟脸上洋溢的笑是前所未有的,如今的女儿不仅很贤惠,也很睿智,最关键的是还会做生意。
虽然最终以失败收场,却在老苟来看,并没有损失什么,收获了金钱、丰富了阅历,两全其美的事。
老苟为此感到无比自豪、无比欣喜。
豆腐西施让老苟抽上了五块的烟,喝上了二十一斤的茶叶,这在当时的村里,可谓仅有绝无。
老苟很满足,乃红却不甘于现状。
乃红的睿智,源自讨论要不要买个电视,买个彩色电视。
1998年,电视在村里没有普及,掰着手指都能数清这个100多户的村里,一共有几台电视,并且是凯歌牌黑白电视。
那个时候看电视很喜人,86版的西游记,每天中午大概十二点半播放,我们需要在十二点半之前吃完饭,提前去有电视的人家蹲点,去得迟了,大门关上,不是关系户,喊破嗓门都没人开门。
屋檐上的一根天线,支撑起了整个西游记的魑魅魍魉、妖魔鬼怪。
乃红是出过远门,有见识的人。
就一个要不要买台彩色电视机,激发了她的生意经。
与其买个彩色电视机,还不如顺便买个vcd,晚上放一场电影,大人门票一块钱一人,孩子五毛钱一人,也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清楚地记得,第一场电影在龙顺家放的,当时在码垛场的墙上,贴了大字报,播放的电影比较经典。
《十三太保》晚上七点半准时播放。
乃红的电影没有音响,用的是电视原音。
清楚地记得,龙顺的住房屋檐下放在一张桌子,桌子上斜摆着一个黄色大箱子,箱子斜面正朝院子中央,一把大锁锁着箱子。
对于没见过电影的我们很好奇,对于没钱看电影的我们很忧伤。
电影开播前半小时,乃红取下别在腰间的钥匙扣,打开黄色箱子,里边两个格子,上部宽格里摆着一台电视,下面窄格里,一个黑色的东西,通上电闪烁着白蓝色的灯光。
乃红不知道从哪里按了一下,下面的黑匣子弹出来一块,乃红拿起一个黑色塑料盒子,取出盒子里的磁带放进去。
屏幕上赫然显示出了彩色画面,随之而来的,是一首陈明演唱的《快乐老家》,就此拉开电影播放前的预热。
七点二十五,准时清人,龙顺担任售票员的角色,那天晚上的电影,看得人异常多。
我们没有钱,避免被赶出去,只有悄悄打开龙顺的厨房门,悄悄躲在大水缸背后,生怕龙顺进来赶出去。
躲在水缸背后,躲过售票员的搜索,就得竖起耳朵听外面的声音,电影开始也不敢出去,生怕一出门就被发现,还是逃不掉被赶出去。
不知等了多久,听到刀剑相融的声音,才敢慢慢起身向外走去。
无奈机智的龙顺,把厨房门从外面上了锁。
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我们还是从龙顺厨房的窗户里,逃之夭夭。
电影虽然没看全,至少人生没有了遗憾,看过了电影。
电影是看过了,第二天也跟同龄人吹嘘了电影里的画面,也听到了龙顺在码垛场骂人。
哪个活不久的东西,看电影不买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