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旉即位,孟太后垂帘听政,苗傅、刘正彦二人入朝与宰执共同辅政。
苗刘二人当政后,在二人的要求下,南宋朝廷改元明受并且准备把行在迁至金陵,朱胜非为了拖延时间反复劝二人说金陵靠近江北,万一金军打过来不易防守国防不安全,使得迁行在一事一再拖延。
杭州城里朱胜非跟苗刘二人不断的扯皮,而在外镇守的其他人已经发觉了朝廷里的不对劲,当时赵旉即位,苗刘二人一定要大赦天下,于是朝廷的大赦令就发了出去。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大赦了?驻守平江(今江苏张家港市)的张浚经过与吕颐浩和刘光世商量,猜到杭州朝廷可能发生了政变,派人打听后得知在苗刘二人逼迫下赵构已退位,皇子赵旉即位,孟太后垂帘听政。
事出紧急,张浚决定派韩世忠赶赴杭州勤王,为了迷惑苗刘二人,韩世忠出发后他还派了使者前往杭州劝说苗刘迎回赵构复辟,争取和平解决此次政变。苗刘二人一口回绝赵构复辟的提议,又听说韩世忠已经率军逼近,情急之下就抓了韩世忠老婆梁氏和儿子韩亮当做人质,这时候朱胜非又跑过来劝二人说与其把韩世忠老婆孩子抓来当人质,不如把他们放走让他们游说韩世忠投靠朝廷。
韩世忠妻儿归来,更是完全没了后顾之忧抓紧向杭州进军,接着张浚联合吕颐浩、刘光世等在外镇守诸位大臣传檄天下苗刘二人谋反,号召天下共同讨伐。
声势一旦形成就无法压制,苗刘二人手里的治安军又不足以对抗在外镇守的几支部队,朱胜非趁机建议,不如从了藩镇们的意见,拥立赵构复辟。
被吓坏了的苗刘二人六神无主,加上张浚派来的使者也忽悠二人,说朝廷一直拿他们当忠臣对待不会因为此次禅位之事怪罪,二人为了自保决定,拥立赵构复辟。
建炎三年四月初二,赵构从显宁寺回来重掌帝位,恢复建炎年号,又给苗刘二人辞了免死铁券以示安抚。赵构虽然复辟,但外地勤王的军队依然在向杭州前进,尤其韩世忠走的最快,初二晚上已经到了杭州城外的临平,遭遇苗刘麾下的治安军,双方没什么可说的上来就开打。
当晚下着大雨战斗进行的很艰苦,韩世忠本来有不少骑兵,但道路泥泞马匹根本走不了,韩世忠率先下马手持长矛冲向叛军,宋军看到主将带头拼命也都跟着冲向叛军。叛军除了临平的一部分还有苗刘二人派驻在杭州城里的一部分,当时二人已经预感到大难将至,趁着夜晚准备逃走,临走前想纵火然后趁乱逃跑,结果下着大雨也点不着火,二人率军像无头苍蝇一样出了城就溃逃。
头目都跑了,临平的叛军打着打着也就败退了,韩世忠率军进城见到赵构,赵构握住韩世忠的手痛哭失声。
万般委屈万般感慨郁积在心头赵构却因为惊吓过度说不出口,好不容易平稳住了情绪,想起苗刘把持朝廷时宫门守将吴湛跟二人蛇鼠一窝,就问韩世忠,如今还留在城中的反贼余党只剩下吴湛,能不能先把他除掉?
韩世忠不假思索答道,好办。当时吴湛因为杭州城里兵荒马乱的防备心很强,身边也有不少部下,韩世忠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走到吴湛跟前,装作要跟他谈话,趁其不备握住对方的手硬生生掰断了其中指,不顾吴湛的哀嚎揪着人就要出宫门。
吴湛身边士兵大吃一惊想要围上了,韩世忠拿出佩剑怒目而斥,气势逼人,竟然把士兵们吓的不敢上前。接着押着吴湛交给宫外宋军直接拉出去砍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吴湛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韩世忠进城后,张浚,吕颐浩、刘光世等文武大臣也随即率军进城,杭州城形势稳定下来。赵构下诏诛杀城内叛军剩余头目,基层士兵一律不予追究,接着派韩世忠外出追杀苗刘二人。
建炎三年五月,刘正彦在浦城(今福建浦城县)被俘,苗傅在建阳(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被俘,二人被押赴建康,千刀万剐而死。
多说一句,就在赵构回到行宫后不久,苗刘二人还在城中的时候,孟太后就已经命人撤帘,悄悄的隐退幕后,不给任何人“请示太后”的机会,这个聪明又深沉的女人呐,一直在默默庇佑着赵宋的江山。
经此一役,赵构大受惊吓,但随着苗刘二人伏诛,情绪逐渐好转,基于当时的国防形势,为了保住江北安全,又从杭州来到了江宁府,将江宁府改为建康府。
接着对带兵的各个将领做出部署,张俊和刘光世留在赵构身边重兵护驾;韩世忠最能打,放在淮东防线拱卫建康;吕颐浩也有不少带兵经验,安排坐镇武昌;张浚威望高,委以重任,川陕京西湖南湖北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