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加紧了对晋宁城的攻势,晋宁城东侧靠黄河,徐徽言指挥城中宋军一度从河中前行至金营偷袭,杀的金军措手不及。但终究寡不敌众,一段时间之后宋军再也无力出城偷袭,只能龟缩在城里固守待援。
仗打到这份儿上,其实徐徽言清楚援军是不可能有了,但无论如何也不投降,城中宋军在其忠义感召下也一直斗志高涨,虽然打不出去,但坚决不让金军打进来。
完颜娄室一看这是遇见硬茬了,强攻攻不进去,绕城踅摸了一圈,决定截断晋宁水源,让城内守军不战而降。
晋宁地处黄土高坡,城内没有水井,吃水全靠城东的黄河。完颜娄室派人去黄河东岸河堤上掘开一个口子,黄河水在东侧汹涌流出,西侧的水位下降,然后宋军就打不到水了。
一个人光喝水不吃饭三天可能还能撑得住,但是没水喝的话两天就要完犊子。晋宁城内宋军很快便失去战斗力,金军趁机加紧攻势,终于在建炎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攻陷晋宁。徐徽言战败被俘,完颜娄室好生劝降,最后亲自端着酒杯请他来金国做官,徐徽言拒不投降,怒骂不已,最后完颜娄室无奈之下只得处死了徐徽言。
金军连战连捷,宋军的内讧却还没结束。就在完颜娄室率军攻打晋宁的同时,因为延安府失陷,王庶在后方收拾残兵率军退往襄乐(今甘肃宁县),正好曲端之前攻下华州之后也辗转来到襄乐驻守。王庶进城后曲端到王庶帐中名为汇报工作,实为兴师问罪,质问王庶延安城为什么会失守,王庶如此爱惜自己,为什么不爱惜大宋的城池。
延安城怎么丢的你曲端心里不清楚?王庶当时就怒了,反唇相讥道要不是你多次违抗军令导致宋军无法团结一致对抗金军延安城怎么会失守,到底谁才是爱惜自己的人?
话不投机半句多,曲端拂袖而去。新仇旧恨加在一起,王庶曲端二人是怎么看对方怎么不顺眼。曲端先发制人,跑到宁州找到陕西抚谕使谢亮,请求允许他以延安失守的过失诛杀王庶。
谢亮只是朝廷临时设置节制陕西诸路的文官,对王庶曲端之间的恩恩怨怨并不熟悉,但大家都是同朝为官,从来没有谁一句话就可以杀同僚的,谢亮没答应曲端的请求,把他打发了回去。
曲端回到襄乐,王庶已经听说了他要对自己不利,于是自行离开赶赴朝廷请罪。
斗败了王庶的曲端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只要足够强硬就能赢下所有斗争。李纲离开朝廷后,陕西河东河北的宋朝地方行政机构基本荒废,朝廷也不再任命官员,河东经制使王燮转任凤翔府知府。从河东率军前往陕西过程中路过曲端防区,曲端派人召王燮前来议事。
人家王燮是跟着首相李纲混的曾经一路的行政长官,如今去任知府。你曲端是一名武将凭借战功就任的知府,连朝廷长啥样儿都没见过,来给人家王燮摆谱儿,你算老几?
王燮没有理会曲端,曲端却觉得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为了表达他的委屈,曲端做出了一个又扭曲又极端的决定:派兵攻打王燮。
王燮原本在河东收拾的就是宋军残兵,没什么战斗力,听说曲端派兵打了过来一想也不是对手,干脆凤翔府也不去了,直奔扬州行在找赵构去了。
又是要杀王庶又是派兵打王燮,曲端在陕西简直无法无天,消息传到朝廷,赵构虽然在金国面前怂,但收拾国内武将可从来没妥协过,一纸诏令下来,调任曲端回朝到禁军任职。
古往今来,要收拾某些个权臣第一步就是先把他调离原工作岗位,否则他身边全是亲信中央没办法下手。曲端一看朝廷要自己进京,总觉得朝廷要治他的罪,坚决不接受任命,赖在他的泾原路大本营不走。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张浚来到陕西总管南宋西部所有军政事务。
张浚是徽宗政和八年进士,靖康年间任职太常主簿,北宋灭亡后不愿在伪楚做官便躲了起来,听说赵构称帝后赶赴南京应天府投奔,被提拔为御史。
虽然是主战派,但张浚一直反对同为主战派的李纲,认为其执政措施太过专权。靖康年间弹劾李纲专权,到了赵构的建炎年间又弹劾李纲专权,赵构当时虽然重用李纲,但需要在朝中保持不同的声音,于是对张浚也很重视。后来赵构南逃到扬州,张浚屡次上疏请求北定中原,但赵构和汪伯彦黄潜善君臣均无意北归也不做防守。再后来金军打到扬州赵构仓皇逃窜,张浚在江南收拾残兵,帮助赵构平定了苗刘兵变。
南宋初期由于随时面对金军南下,很多朝中文臣都有外出领兵的习惯,吕颐浩、张浚都曾在外领兵。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