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连夜出门前往拜见刚刚出关的搬山道人,得到了搬山道人的亲自接见。
搬山道人是帝都唯二的外劫阳神强者,出身十大洞天之首的小有清虚之天,于先帝在世之时立下白云观,几乎被先帝奉为国师。
只不过镇国公马踏洞天福地之后,朝廷与洞天福地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搬山道人的地位因此开始变得尴尬了起来。
先帝驾崩之后,搬山道人宣布闭关不出,却并未将白云观撤出帝都,几乎成为了朝廷与洞天福地之间的唯一联系。
眼下大汉与教廷之间再起纷争,一旦开战单纯依靠朝廷的力量,绝对无法胜过强者众多的教廷。
镇国公主动前往白云观,必然是为了寻求与洞天福地合作对抗教廷。
这件事情看似与姬亦瑶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仔细一想却能够发现其中的问题。
朝廷与洞天福地之间关系僵硬,皆源自于镇国公马踏洞天福地,以及后续掠夺各大宗门至宝助姬亦瑶修道。
眼下镇国公主动修复关系,必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否则洞天福地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这其中的代价,绝对不会是一些利益与珍宝就能解决的,必然要拿出实质性的东西,甚至不排除需要寻找一个人为曾经朝廷打压洞天福地的事情背锅。
偌大的朝堂之上,有这个资格的仅仅只有两个人。
其一便是大权在握的镇国公,但镇国公除非得了失心疯否则绝对不会将自己推出去。
那么剩下的最好人选,就只能是身为大汉明面上统治者的女帝姬亦瑶。
至少在外界看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姬亦瑶。
是她一心修道才借助镇国公的力量掠夺各大宗门的至宝,从而导致朝廷与洞天福地的关系彻底破裂。
姬亦瑶的名声在洞天福地之中,几乎就是昏君的代表,所有洞天福地门人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
而在民间,镇国公借助姬亦瑶的名义划分上下城区,种种政策让无数民众民怨四起。
无论是方外还是民间,姬亦瑶的声望都差到了极点,而朝堂之上镇国公也大权在握姬亦瑶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
眼前的形式,几乎已经到了最坏的地步。
原本姬亦瑶心中还留有一丝的侥幸,认为镇国公不会如此之快的下手。
但就在镇国公拜访搬山道人不久后,民间关于邀请镇国公代替姬亦瑶主持大局的声音愈演愈烈,甚至已经传到了朝堂之上。
镇国公于朝会上假意怒斥此事,并提出了明日邀请白云道人上朝的决议,得到了朝堂上下的一致赞成。
而在朝会之后,诸多权贵都得到了镇国公的指示,开始大肆宣扬明日搬山道人觐见姬亦瑶之事。
不少人翻出搬山道人数十年前几乎被奉为国师,镇压权贵为百姓主持公道的事情,开始在网络上大肆传播。
搬山道人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大汉不惧权贵第一人,网络国师。
似乎只要搬山道人出山,整个大汉的纷乱之事便会彻底消失。
走到这一步,姬亦瑶心中仅存的侥幸彻底消失。
南星城所发生的事情,已然让镇国公做出了决定,将姬亦瑶推出去成为替罪羊。
如果不出意外,明日的朝会之上,镇国公必定会联合搬山道人向姬亦瑶发难,质问种种民怨之事。
代表朝堂与洞天福地的两位外劫强者齐齐发难,姬亦瑶最好的结果便是立下罪己诏然后宣布退位,成为替姬家延续血脉的工具。
而最坏的结局,自然是两方联手彻底拔除掉皇室,然后以朝堂为棋盘继续争夺权柄。
至于姬亦瑶,连大汉皇室都被拔除,她自然也失去了最后的价值,只能被作为平息民怨的工具处理掉。
“明明已经让我看到了破局的希望,可为什么又将这一点渺小的希望扑灭?
既然终究会走向这一步,那何不直接让我在囚禁之中死去,这样也好过亲眼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深渊的结局!”
姬亦瑶银牙紧咬,指甲深深地刺入了肉中。
眼前的局势已经成为了死局,镇国公所代表的朝廷与搬山道人背后的洞天福地。
两座大山,足以压垮一切敌人。
哪怕是七境的洞天地仙在面对这几乎代表了整个大汉的势力之时,依旧只能选择避让。
她,已经没有了机会!
四周的无名之雾内,似乎有一尊尊未知的鬼魅魍魉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