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忍不住微微一愣。
说话之人是一名身穿朱紫长袍头戴礼冠,浑身上下散发着书卷气息的慈祥老人。
若单论外貌这名老人并不算出众,可是那仿佛经受书海熏陶的气质却让人下意识生出敬畏之心,那双黑色的双目之中似乎倒映着世间哲理,仿佛他就是儒的化身!
大汉左相曹政,当朝文武百官之中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
曾几何时,左相曹政在镇国公权倾朝野的最危难时刻,立起了一面反镇国公的大旗,吸引了海量受到镇国公压迫的官员贵族投靠。
而在民间,左相曹政因为反对镇国公所推行的诸多条例,被视作朝堂之上一面鲜明的旗帜,不少人甚至为左相曹政立下了生祠暗中供奉。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实际上却是镇国公手中用来平衡朝堂党派的一枚棋子。
而在今天朝堂之上,左相曹政没有任何掩饰地站在了镇国公的身后,已然彻底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在刚开始获得一丝喘息之机时,姬亦瑶甚至想过联合左相曹政对抗镇国公,最后却被沈渊所制止。
即便是现在想来,姬亦瑶心中依旧感到一阵后怕。
若真是当时联系上左相曹政,恐怕再无丝毫翻盘的机会。
曾经对眼前这位老人有多尊敬,眼下便对他有多憎恶。
毫无疑问,左相曹政主动站出来是镇国公的手笔,姬亦瑶心中已然想到了种种可能,向着左相曹政质问道:
“左相难道对国师之位的归属有所意见?”
话语间,沈渊的目光已经瞥向了曹政。
尽管目光中没有任何情绪,可法相境的曹政依旧感觉到心头一凛,身上的压力倍增。
曹政面带笑容,连忙摇了摇头解释道:
“这位阁下德高望重,国师之位完全是众望所归,我自然没有任何意见!”
一边说着,曹政还向沈渊深深地行了一礼。
人的名树的影,沈渊现如今的威势根本不是他区区一个左相能够招惹的。
眼下朝堂之上,只有镇国公有资格与沈渊分庭抗礼,他自然不敢去触沈渊的霉头。
眼下站出来,他却是另有目标。
视线落在台阶之下身穿黑金帝袍容颜绝世的姬亦瑶,左相曹政认真说道:
“遵照古礼,国师之位应当由大汉帝王亲自敕封,而后昭告天下方可执掌大汉国运监察天下。
不知老夫所言,是否属实?”
姬亦瑶凤目微凝,点头应道:“自然属实。”
左相曹政闻言微微一笑,环顾四周的满朝文武道:
“老夫过去数月时间游历整个大汉,观民生疾苦。
待老夫上前细细询问之后,却得知民生疾苦来自于陛下期间颁布的种种法令。
这一条条法令致使大汉朝野上下动荡,百姓苦不堪言,整个大汉都被民怨所笼罩。
不出十年,这沸腾的民怨必然会吞没整个大汉。”
左相向着姬亦瑶拱手道:
“定下国师之位,需得陛下敕封。
可在那王座之上,老夫却并未见到大汉的皇帝陛下,只有一位百姓声讨民怨沸腾的独夫!”
“这样的独夫,又有何资格敕封国师这等尊贵之位?”
朝堂之上,数名文武百官怒声呵斥。
“大胆!”
“左相曹政,你这是在悖逆君王!”
曹政大袖一挥,威严的声音响彻整座帝都。
“闻诛独夫者纣也,未闻弑君也!”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万民血书!
左相曹政的这句话,这句话来源于大汉历史之中的一个典故。
上古时期有人皇纣性情暴虐祸乱生灵,其麾下臣子反叛诛杀纣王建立新的王朝。
大汉文帝与百家先贤孟子谈论这段历史时,便向孟子询问:“臣子杀了他的君主,这是可以的吗?”
孟子答曰:“闻诛独夫者纣也,未闻弑君也!”
我只听说过有人杀死了一位暴虐的独夫纣,没有听说过臣子杀死君王。
这段话被百家学子记录下来,列入了百家的经典之中。
眼下左相曹政主动说出这句话,借用关于大汉皇室的历史典故,讽刺姬亦瑶为独夫。
臣子不可逆君,但可诛独夫!
并且左相曹政在说出这话之时,刻意以法相境界的修为让他的声音传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