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是敌是友也只取决于利他站在怎样位置,想要谋取怎样的利益罢了。
没有人知道,就在姬亦瑶与天师之间达成建立钦天监共识的那一刻,表面上依旧大权在握的镇国公已经想好了退路。
其实现在姬亦瑶和沈渊所掌握的实力,镇国公若是真的选择集中力量留守帝都,姬亦瑶短时间内也难以将其拿下。
毕竟整个帝都被镇国公经营了数十年,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刀笔小吏,几乎都与镇国公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已经不是单纯实力强大就能解决的问题,整个帝都所牵扯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重掌国运的姬亦瑶也难以随心所欲。
然而镇国公实在被沈渊的杀神手段吓住了,如此之短的时间里两位三公九卿殒命让整个帝都都为之震撼。
若是真等到姬亦瑶彻底掌握国运发挥出六境实力,再加上深不可测的沈渊,镇国公真怕这位国师大人会找个清君侧的理由对自己动手。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镇国公选择了退让。
连沈渊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杀鸡儆猴所发挥出的效果会如此之好,居然真把镇国公吓得准备让出整座帝都。
只不过沈渊同样不会想到,镇国公逃离了帝都,但新目标却选在了自己的老巢。
......
简短的几句交流之后,姬亦瑶心中愈发地满意。
随着钦天监被定下,姬亦瑶能清晰地感觉到脱离困龙大阵的国运开始逐渐稳固。
那些飘散的国运随着钦天监的设立,开始不断依附于国运金龙。
眼下姬亦瑶虽然重掌国运,但实际上能够发挥出的权力依旧有限,她必须要逐渐收摄归于百官权贵的权力。
而钦天监就是姬亦瑶重掌大权的核心。
“钦天监之事已经定下,朕会拟定诏书在朝会之后昭告天下。
凡钦天监行走者,皆可代替国师监察文武百官。”
百官之中一片沉默,尽管知晓姬亦瑶是在用刀子割他们的肉,可依旧没有人胆敢反对。
忍不住再看了一眼神色淡然的沈渊,姬亦瑶很清楚这些都是沈渊所带来的。
朝堂之上无反对者声音,也是沈渊用王道之剑硬生生杀出来的,否则光是一个钦天监就能让朝堂之上反对声四起了。
这让姬亦瑶对沈渊愈发尊敬的同时,也忍不住升起了几分感叹。
“朕何时才能不借助国师的力量,做到这一步?”
心中叹息一声,姬亦瑶收起心思继续开口道:
“接下来开始朝会的第三个议题。
关于教廷使团一事,不知各位公卿可有见解?”
听到姬亦瑶的话,文武百官心中纷纷松了口气。
他们生怕姬亦瑶趁着这一次机会在弄出什么压榨削弱他们权力的东西,不过好在姬亦瑶似乎是见好就收,并没有再狮子大开口。
镇国公脑海中思绪一转,立刻明白过来姬亦瑶是想趁着眼下沈渊诛杀两位公卿的威势尚在,将教廷使团一事定性。
否则真要等到日后扯皮,指不定满朝文武们会怎样扯后腿给姬亦瑶找麻烦。
这让镇国公有些感慨姬亦瑶的眼光卓越,比起从文武百官身上再压榨一点微不足道的利益,为未来去除一个大麻烦才是正事。
不过姬亦瑶想要趁此机会解决这件事情,镇国公又岂能入她所愿?
明面上直接反对不敢,但弄些小动作给姬亦瑶添堵可是没有半点问题。
向前迈出一步,镇国公语调恭敬道:
“启禀陛下!数日之前教廷在南星城作乱,被臣以雷霆手段镇压。
数日之后教廷派遣使团卷土重来,恐怕是来者不善。”
“今日若是召见教廷使团,对方必然会以南星城之事为借口提出赔偿的要求。
臣私以为大汉身为天朝上国,又岂能向教廷这等蛮夷教会赔罪?
再者说了,南星城之事本就是教廷之人有错在先,若是陛下答应了教廷的赔偿,岂不是让这外化蛮夷之人看轻了我大汉?”
镇国公的话语,让王座上的姬亦瑶眉头一皱。
镇国公这话看似是从大汉的角度出发,言语之间满是天朝上国的傲气,可实际上却有着拱火的嫌疑。
大汉固然强大,可人家教廷也是当世第一教会,其实力不弱于大汉。
上一次南星城的冲突是镇国公与教廷之间导致的,镇国公强势镇压红衣大主教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