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这几个村里见到的景象和贾庄不同呢?
这里种植的花生那是一片连着一片。
长势郁郁葱葱的,很是喜人。
一看就是精心照料的。
地里田间不断出没的村民就是最好的证明。
“难道小田投资的只有这几个村里的花生?”卫刚说完就觉得不可能。
“怎么会!”宋文直接反驳,“之前小田可是说了,这一片的村子的花生他都签了合同。”
“那为啥这几个村里的花生长势天差地别?”卫刚觉得这说不过去。
“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啊!”宋文双手一摊,他也是刚到这里,能知道啥!
“长了嘴难道还问不出来!”卫刚说完这话,随后就朝地里走过去。
宋文见状,连忙跟上去。
“这位大叔,你们这怎么种了这么多花生啊?”卫刚找到一位老农,客客气气的开口询问。
“年轻人,你问这个做什么?”老农伸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看向卫刚和宋文。
“我们是从县里过来的,想着写一篇关于农村的农作物发展的文章,在采集资料。”卫刚的理由是张口就来。
不过也算事前做了准备。
毕竟昨天就已经说了要假扮记者,那这理由不就是现成的嘛!
“啊,县城来的记者同志啊!”老农脸上顿时堆起了笑容,“欢迎欢迎!”
“大叔,你太客气了!”卫刚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烟,给老农散烟,“咱边抽烟边说怎么样?”
老农接过烟,看了看,没舍得抽,直接把烟夹到耳后,然后从腰上拿出别着的旱烟袋,装上整理好的旱烟。
宋文见状,连忙拿出火柴,擦着火,凑上前给老农点烟。
老农吧嗒抽了一口,吐出烟圈。
嗯,这两个小伙子会来事儿。
没有看不起他。
所以高兴的老农直接开了口,“我们这种花生是为了改善生活,别看现在都是绿油油的,等到了9月收获的时候,那可都是钱啊!”
“那你们种植这么多,想变现的前提是得卖掉,”卫刚明知故问,“可是能卖掉这么多吗?”
“对啊,我看这周边几个村子都种了花生了,”宋文也开了口,“这要是等收获了,那得有多少花生啊!”
老农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你们问出这样的问题,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实话说吧,要是没有人收购,我们可不敢这么放心大胆的种植花生,还种这么多。”
“哦,那是有人确保收你们的花生吗?”宋文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
“那是当然,”老农笑眯眯的,“都是京城来的大善人,不但帮我们的孩子送到学校学习知识,还教我们怎么种植花生,并且签订了啥合同,说是保证一定会收购,让我们放心大胆的种,不用有后顾之忧。”
“既然都说要收了,你们为什么还在地里辛苦的劳作呢?”卫刚装出不解的样子问道。
“那收购也有前提啊,不能以次充好,质量差的人家可不收,”老农收起脸上的笑容,十分严肃,“我们也不能干那丧良心的事情,把那差的给人家,那是坑人,恩将仇报。”
宋文、卫刚听到这心里很是熨帖。
“那大叔,我们一路走来,发现那贾庄种的花生很少,都是田间地头,犄角旮旯种的,不像你们这么大规模的,难道是他们村里的花生没人收吗?”宋文想了想问出心中一直存在的疑问。
“怎么会不收!”老农愤愤不平,“大家可都是签了合同的,但是他们村就是心不平滑,舍不得用好地种花生,就见缝插针的种,可是种下去也不管,任它自然生长,有的草都比花生苗高了,也装作看不见,不去管它。”
“这花生不是种了有人收吗?”宋文觉得这贾庄的人脑子有问题,“他们是在担心什么吗?”
“谁知道啊!”老农也看不懂,“要说他们不舍得种花生吧,也不尽然,只是离村子近的土地种的少,以大豆玉米为主,但是他们村有块地,离村里很远,种的却都是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