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九十六章 战略(三)

,孙师傅补全两方,算是“丙字”计策,朕决定,就执行这个“丙字”方案……”杨改革忽然想起来,后世干什么事,都会有很多套的备用方案,根据情况来决定启用那个方案。自己怎么也弄几个备案。

负责记录的是司礼监的某位太监,见皇帝下令,立刻开始奋笔疾书,整理刚才讨论的那三策。

这个决议,自然没人反对,两全齐美,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很容易就通过了。本以为事情结束,没想到崇祯皇帝又说道:“朕以为,这战事军情往往事发突然,必须快速、正确的应对,奈何朝堂之上,吵闹之声居多,有实际对策的却不多,所以,朕决定,组建一个新部门,这个部门专门负责商议军事上的对策,为朕出谋划策,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对策,……这个部门,朕想好了,就叫参谋部,孙师傅,就是参谋部的参谋长,诸位都是参谋部的一员。”

不等群臣说话,杨改革又道:“曹化淳,北边的情报,归你军情局负责,从现在起,朕要知道东虏后金的一举一动,知道蒙古那边的一举一动,这个,你自己去想办法,务必做到,否则,朕的军法,可是无情的。要人,可以从锦衣卫那边抽取,要银子,从朕的内帑里出。参谋部这边,你只负责提供情报……”

“孙师傅,负责制定完善这三套计划,重点在“丙字”方案,务必做要滴水不漏,阻挡东虏的精锐,也要加快训练,时不我待……”

杨改革一口气布置了许多东西下来,众人才知道,什么时候成立了一个军情局了。不过既然是针对东虏蒙古那边刺探情报的,费用又是皇帝出,也就闭嘴,不多说了。孙承宗总负责方案,也没问题,本来就是帝师,戎马多年,这朝堂上,没有第二个比他适合的人了。

杨改革环顾了一下四周,有大臣,有太监,说道:“朕最后提醒一下诸位,今曰之事,务必保守秘密,就连最亲近之人,也不得透漏半句,朕知道诸位爱卿家中养了不少师爷,朝堂上的事,喜欢让师爷们琢磨,这次,朕提醒大家,不要透露半个字,事关我大明朝国运,天下黎民百姓安危,朕绝不会吝惜大开杀戒,各位好自为之……”

大臣们被崇祯的话吓着了,从来就没见过皇帝说如此重的话。心中也是骇然,看来,皇帝这次是动真格的了。这回家,还真的要闭紧嘴巴,祸从口出啊!

太监们则缩着脖子,生怕皇帝拉他们去填坑。

文华殿里的会议,终于到了尾声,即将散会的时候,杨改革又问道:“袁爱卿,大方案是有了,对于这二万东虏精兵屯于锦州之事,你如何应对?”

杨改革才想起来,这事的起因还是东虏屯兵在锦州呢,这个还没有对策呢。

袁崇焕很轻松的说道:“启禀陛下,此事易,东虏后金能去哪里走一遭,臣也能再在那里走一遭,务必会让蒙古诸部落知道我大明天威……”

杨改革点点头,心道不错,这个明朝对上野猪皮或许有点怵,但是要对上蒙古人,那战力上升的不是一点两点。打蒙古,很多人要抢着去的。野猪皮能把蒙古打一顿,让他们听话,袁崇焕也能去蒙古人那里,把他们打一顿,也让他们听话。

;

袁崇焕的计划,值不值得?

这个问题,就连一直把这明朝的人全当成npc的杨改革,也不敢下决定。

文华殿里,温度异常的低。火盆里的碳,加了又加,燃起老高的火焰,依然不能保证文华殿里的温度。

沉默半天。

杨改革缩了缩衣裳,道:“首辅说几句吧。”杨改革又点将了,这事,还真得商量商量,虽然不知道首辅是谁,但是这个场合,他也是必须要发言的。

一位老臣走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计不可,有大误。”

“说说理由。”

“启禀陛下,此策,臣以为不可,置百万军民,圣上的安危于不顾,上对不起圣上,下对不起黎明百姓,虽然可以摧毁东虏老巢,但是,此事依然不值得,想那东虏的老巢,可以和我大明朝百万黎民相比吗?”这位老臣的观点明确,不支持这个计划。

“那爱卿以为该如何谋略?”

“启禀陛下,臣以为,第一步不错,派毛文龙出兵,牵制东虏,必可以让东虏分心,不敢全力入关。然第二步,不是去抄别人老巢,而是全力救援京师,汇合京师大营,天下勤王兵马,一举击破东虏,如此,东虏之患,就此消亡……”

说实话,这位首辅大人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放野猪皮进关,然后聚集辽东精锐,京营,天

不想错过《百度宅男当崇祯》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