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至于占几成赋税问题,待朕想想。”杨改革觉得,这三成太少了,自己就算是拿来喂猪,也是能发财的,因为这番薯的产量实在太高了。杨改革有点印象,这二十一世纪的番薯亩产都在好几千斤以上的,和明朝北方亩产不过二三百斤的粮食可是有着十倍以上的差距的,当然,明朝不可能种出二十一世纪的番薯产量。
……
这会议,还是取得了一些效果,起码推广番薯,是定了下来,由徐光启负责。
结束了会议,杨改革还在思索着占几成税赋的问题。
孙承宗说的这三成,实在是太少了,当然,这也不能怪孙承宗,这也是保险期间,在番薯没有什么好去处的时候,强行给官员、将士们发番薯,也不是什么好事,孙承宗说三成,也是老成的考虑,为朝廷考虑。
杨改革苦苦的思索,这番薯在未来到底能干什么?
炸薯条?貌似用的是土豆做的,不是番薯做的,虽然带个薯字。
蒸番薯?烤番薯?这个一年能烤多少番薯出来?倒是能造就一批依靠烤番薯糊曰子的手艺人,这也算是扩大就业?
做成番薯糖?貌似过年过节的时候,有这个手艺的人可以小赚一笔,也算是扩大就业?
还有什么是大规模使用番薯的?
难道真的用番薯去喂猪?杨改革记得,这番薯在农村,就经常拿来喂猪,过年的时候宰杀了好过年。
这明末,人都没吃的,还给猪吃番薯?杨改革觉得,这人活得比猪还贱些,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心。
……
那这番薯还能干嘛?
杨改革漫步在故宫博物院里,思绪漫天的飞舞。
由于早朝,外加开会,所以,中午饭都还没吃,皇后周婉儿早已在乾清宫等候多时了。见皇帝回来,立刻迎上来。
“皇上回来了。”
“嗯,回来了。”
“皇上,还没传过午膳吧,臣妾亲手做了粉蒸肉。陛下尝一下吧。”周婉儿在乾清宫等候皇帝多时了,听说皇帝午膳都还没吃,一直在商讨国事,也很关心,立刻亲手做了一些粉蒸肉,等待杨改革回来,照顾好皇帝是皇后的本份,增进两人之间的感情,这就是好机会。
“粉蒸肉?”一道闪光,从杨改革的脑海里划过。貌似点亮了什么东西。可惜划过得太快,又消失在记忆里了。
“是啊!皇上,是臣妾亲手做的粉蒸肉哦,陛下尝尝,看好吃不好吃。”周婉儿很殷切的看着皇帝,希望皇帝能吃一口自己亲手做的粉蒸肉。
“粉蒸肉?”杨改革再一次念到,这东西,肯定和自己刚才一直在思考的番薯有联系,可是,联系在那里呢?杨改革就是想不起来了。
“皇上,怎么了?”皇后周婉儿好奇的看着皇帝,不知道皇帝怎么了,很奇怪。
“粉蒸肉,粉蒸肉,粉……对了!!这番薯就是可以做成粉丝啊!红薯粉,我的天!我怎么把这样重要的东西给忘记了?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杨改革忽然想起来,这番薯是可以做成红薯粉的。
这红薯粉,在以前,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吃食啊!这猪肉炖粉条,那是鼎鼎大名啊!自己怎么就把这样重要的东西给忘记了呢?
想后世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几斤,十几斤的红薯粉,有的作为过年的一道菜,或者是亲戚来了之后一起享用,实在是招待客人的不二之选。量大管够,滑溜顺口,和猪肉一起炖了,在寒冷的冬曰里,香气四溢,那不知道有多香。在大冬天里吃这热腾腾的猪肉炖粉条,肚子吃得鼓鼓的,身上吃得暖暖的,外带晒个太阳,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这一家就需要几斤,这大明朝,过亿的人口,这一年下来,这得多少红薯粉啊?这得多少番薯啊?杨改革稍一算账,心里就澎湃起来。这样大的需求量,这番薯,自己还要下死命令推广吗?只要把这红薯粉丝祭出来,这天下,番薯会立刻成为抢手货,抢着种啊!
杨改革的心情豁然开朗。
看着皇后周婉儿道:“婉儿,你当真是朕的福星!得你提醒,朕刚才福至心灵,想到一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这是真的吗?”皇后周婉儿端着碗粉蒸肉,有点不知所措的看着皇帝忽然大叫“天助我也……”然后又跟她说什么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已经懵了。
“呵呵,婉儿,这粉蒸肉,朕吃了,这次,还真感谢你啊!”杨改革说完,抢过皇后手中的碗,几口将碗里的粉蒸肉吃个干净,还叫道:“好吃,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