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三十一章 累

所以,其他大臣,更是劝自己不要弄纲法。这问题到底在哪里,杨改革费尽心思了半天,也没弄明白一大堆的古代专业术语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显然有个大臣把话说漏嘴了,每年有百万两的盐课,既然有数字,那自己直接就可以用数字做比较。或者是做一个宋代和明朝的盐课对比图,这样,岂不是一目了然了?自己是个二十一世纪的人,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

宋朝,是前朝,有历史记录的,自己为何不和宋朝比较一下,这不就得了吗?

杨改革的头脑逐渐的清晰起来,这问的问题,也问到了关键,群臣见皇帝忽然问宋朝的盐税,都面带惊悚,互相望了望,没人做声,徐光启则是面无表情的不知道盯着什么,孙承宗更干脆,闭目养神。

见半天无人答话,杨改革又问道:“宋朝每年能收多少盐税?”话音里,已经带着一点怒气,杨改革看群臣的表情,就知道这里面有猫腻,见群臣是这副态度,心中更是大怒,忽悠皇帝也不带这样明显的,这分明就在皇帝的脸上写“凯子”“白痴”“傻瓜”。

一位大臣见皇帝的话越来越冷,忍不住,站出来,道:“启禀陛下,此事,要查史料才行。”

查资料?杨改革觉得这个人的话挺有意思,什么事都要查史料,那要你们这些内阁,辅臣,尚书干什么?吃干饭吗?心中怒火,已经怒不可遏了,就要发作出来。

“回禀陛下,宋朝每年能收二千五百万贯的盐课,最高甚至到过三千余万贯。”徐光启带着一点激昂的话语,将这宋朝的盐课喊了出来。

“二千五百万贯?二千五百万两银子?朕没听错?”杨改革的声音立刻提高了八斗,真的震惊了!二千五百万两银子,这个比明朝全年的赋、税总和还要高啊!我的天,要是每年像宋朝那样收两千多万两的盐税,那自己还要开什么金手指?还要什么百度?拿着这些盐课,就可以扫平李自成,踩死野猪皮了。

见徐光启将这“秘密”说了出来,其他大臣,脸色剧变。刚刚还在为每年一百万两银子的盐课奔走疾呼,叫纲法不可废,现在徐光启就爆出来,宋朝每年二千五百万两银子的盐课,这相差几十倍,叫这些大臣如立锥顶。不住的拿眼睛瞟皇帝,看看皇帝会怎么发火。

二十五倍的差距,杨改革跌坐在龙椅上,心中一片冰凉,哇凉哇凉。都说明朝的黑暗,却没想到能如此的黑,黑了二十四倍以上的利润,如果不是徐光启爆出这其中的差距,杨改革打死也不相信,差距如此的大。二千五百万两银子和一百万两银子,这之间的差距,就是统计局出面,也统计不出什么好花样来。

“我朝和宋朝领土谁大?人口谁多?盐价如何?盐税如何?”崇祯皇帝冷得像快冰,将这本来还算暖和的文华殿,冻得像块冰。

“回禀皇上,我朝比宋朝领土大,人口在册的和宋朝相仿,但是实际人口肯定比宋朝多,万万人口是有的;宋朝盐价一百二十文每斤,我朝三百六十文每斤;宋朝盐税每斤盐抽五十文的样子,我朝盐税每斤盐抽二十七文的样子;宋朝每年盐税高达二千五百万两以上,我朝每年一百万两的盐税……”徐光启显然研究过了这盐政,这数据,一溜的报了出来。

听这些数据,崇祯的心,一片冰凉。盐价是宋朝的三倍,税率只有宋朝的一半,人口比宋朝还多,收的盐税却只有宋朝的零头不到,连该收的盐税都没有收到零头。这,不该如何说了。杨改革忽然觉得,这明朝不灭亡,都没有天理了。杨改革的心,真的是被这种“天才”般的数据给冷死了,杨改革颓废了,忽然觉得,自己是在太异想天开了,还指望着中兴大明,看这种盐税的“漂没”程度,还是就这样让这个腐烂透顶的王朝自生自灭吧,大明朝,见鬼去吧!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默默发呆,眼中透着深深的悲哀,冰凉的眼神望着远方,透出一丝丝的绝望,群臣站立于底下,望着皇帝,希望皇帝发火,已经做好了承受皇帝怒火的准备,寂静的文华殿里。压抑,难受得很。

杨改革现在才知道,为什么徐光启说这件事的时候,吞吞吐吐了,为什么说这件事的时候,顾虑那样大了。这件事,其实就是整个大明朝官商勾结,贪污漂没,欺瞒皇帝一个人而已,还把皇帝弄得云山雾罩,不明就里,以为这样就可以继续自己的快活生涯,殊不知,华夏民族的厄运就在这些人的贪婪里降临了。

杨改革的心有点冷了,自己这忙死忙活得为啥啊?又是造玻璃,又是搞纺织的,不过是想赚点钱养点军队,不让生灵涂炭吗?现在倒好,这盐税,每年

不想错过《百度宅男当崇祯》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