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刘延元就受不了,干呕起来,这里是在平台,皇帝面前,刘延元憋了又憋,好歹没当场呕出来。
杨改革想了想,道:“不过,袁崇焕,你这个计划最大的一个漏洞就是如何辨识是不是东虏的兵丁?又如何辨识是精锐,或者说首领呢?”杨改革百思不得其解,明朝对东虏开出的赏格,记忆当中,相当的高,可是,历史上的战绩,那就是一个悲剧,二百多人那就是超级大捷,得举国欢庆,莫非,明朝对怎么辨别是不是东虏的头颅,有着相当厉害的技术,导致乱世常有的杀良冒功这种把戏在辽东没戏看?
袁崇焕微笑着,道:“陛下,此事简单,我朝有专门验证尸首的手段,是不是东虏的头颅,一验便知,保证不会错漏一个的,这个陛下请放心,到如今,还没有那个能用假冒的头颅领到过赏格呢。”袁崇焕一微笑,这平台里就凭白冷三分。
杨改革的心放下一半,看来这明朝对怎么分辨是不是一个族群的人很有一套办法,又道:“是不是东虏的头颅你们能分辨,但是谁是精锐?谁是普通兵丁?谁是首领?军官?这个,你又如何分辨?”
袁崇焕这才微皱眉头,想了一会,道:“回禀陛下,此事也不难,东虏那边的精锐都是有名有姓的,更何况牛录,固山等首领,只需要派人辨认,即可分晓是东虏之中的那一位,这个绝不是难事。”
杨改革点点头,这个,应该不难,想辽东很多从野猪皮那里逃过来的,认识东虏的人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袁崇焕说道:“……陛下,臣以为,此次以粮食换人头,开出的赏格,涉及东虏人头可能众多,远不是以前几个,百十个可比,因为还有林丹汗前来换赏格,所以,臣建议,应该为东虏的兵丁,精锐以上建立文牍,分类归档,如我朝户籍一般,翔实记载东虏每一位兵丁的年纪,样貌,身高,大小,特征,分属那一牛录,那一位固山,以及家庭关系等,以供曰后以粮食换头颅之时,用来对照,每来一颗头颅,则东虏少一人,东虏之文档户籍,则可划去一人,则东虏有多少人,有多少兵,有多少战力,我朝可清清楚楚,曰后和东虏对战,对东虏可一目了然,陛下以为呢?”
袁崇焕的这番话说出来没把杨改革雷死……,给野猪皮建立档案?这得多么偏激的人才想得出来,还有,野猪皮不是自家,不会任你一家一家的去登记……,杨改革想起了我国人口登记的时候,人口调查员挨家挨户上门调查的情形,转而想到明朝的官员拿着户籍薄,到野猪皮家里挨家挨户的去登记户籍情况的事,然后告诉被登记者,曰后你的头颅到了明朝那边,明朝会根据户籍对比是不是你的头颅……,这得多么多么多么的……人才能想出的办法啊!
袁崇焕说出这话,平台里,众人更是不敢和他站在一起,这个袁楞子,袁疯子,做的事,不是一般的疯狂啊!要给东虏所有的兵丁上户口。
袁崇焕平静的站在那里,眼睛一直盯着皇帝的脚下,专心而致志。
杨改革被这个雷人的想法震惊了一会,转头看向自己的情报头子方弘瓒,因为杨改革对这个计划有兴趣。调查对手的家底,给野猪皮来个人口摸底……
(未完待续)
经过孙承宗补充,杨改革觉得自己的计划,又成熟不少,当下就决定按照孙承宗的提议来办。
“呵呵,如今说完了蒙古右翼的事,接下来,该说说辽东的事了。”杨改革把自己蒙古右翼的战略说完,又准备说辽东的了。
众人听皇帝开口,又都安静的等待皇帝的话。
杨改革也没有直接说辽东该如何如何,只是静静的看着袁崇焕。这个袁崇焕,和自己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已经完全是两个人了,刚开始那个袁崇焕,意气风发,一副我就是大明朝的栋梁的神情,还算能入眼,脸上还能看到几分肉,现在,颧骨突出,眼睛内陷,看上去,消瘦得不是一点两点,几撇胡子挂在下巴上,看上去,很显老,好像是有了五十几岁的廋弱老头。
袁崇焕从今平台开始,就没有作声,平静的等待着皇帝说话讨论,皇帝没有问道自己,绝不开口说话,沉默,就是他唯一的选择,他是皇帝钦选的辽东巡抚,自从被皇帝在沙盘上虐过之后,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皇帝不好忽悠,皇帝的能力比他强得多,自己更不是孙承宗的对手,就变成了这幅模样,整天就琢磨兵书,在沙盘上推演,也不出门。见皇帝一直望着他,袁崇焕明白过来了,该轮到自己说话了。
“启禀陛下,可是要问臣辽东之策?”袁崇焕开口说到,这声音,也有点冷冰冰,好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