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联合他,朕心中,唯一担心的是东虏,这个,才是我朝心腹大患!至于林丹汗,如果东虏不出现,他倒是一个人物,可惜,生不逢时,遇到东虏,注定会是个悲剧啊!”杨改革笑着说道,在没人的时候,和孙承宗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也是一种放松自我的机会。这个林丹汗就是一悲剧,杨改革老早就从历史资料中看到了他的结局,说起来,如果不是遇到野猪皮,他这个蒙古汗,要说统一蒙古,那也不是不可能,可惜,命中注定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遇到野猪皮,从占有优势,到如今的对垒,如果自己不干预,马上就要开始走下坡路,再过几年,他老婆,女儿,姐妹就要被野猪皮收到后宫去了,从历史的印记来看,他就是一个杯具。
扰乱和改变历史,从来都是一项艰巨的事,杨改革自认如今做了许多事,知晓历史未来,有众多的金手指能开,但要说改变历史,也常常有着力不从心的感觉,现在要说一个林丹汗有能力改变历史大方向,杨改革相信,历史还是很强大的,相信林丹汗不如相信历史。
孙承宗见皇帝说笑自然,似乎有着强大的信心,好奇的问道:“陛下可为臣解惑?”孙承宗也准备不耻下问了,这个实在太奇怪了,对东虏那是百般提防,做最坏的打算,不死不休,可是对林丹汗,几乎可以用好得不能再好来形容。
杨改革诧异的看了一眼孙承宗,没想到孙承宗还有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想了想,道:“呵呵,孙师傅,说起来,也不过是两个较弱者联合起来对付较强者罢了,如今草原上,有四股势力,东虏最强,我朝和林丹汗稍次,还有蒙古右翼,蒙古右翼如今已经被打残,只是残余势力,不足为患,所以,朕也只有联合林丹汗一条路了,难不成朕还去联合东虏不成?他和我朝,可是几十万的血债啊!这笔血债,朕无论如何,都是要讨回来的。”杨改革的这个理由有有些牵强,不过,用来解释给孙承宗听,也算是够了。
孙承宗有些遗憾,这个显然不是皇帝如此出人意料的大力支援林丹汗的原因,既然皇帝不肯说,孙承宗也就不问了,想皇帝有自己的考虑。
杨改革大力支援林丹汗,全力打击东虏,作出这个决定的依据是曰后的历史,杨改革自然不能说我是看了历史之后才做出的这个选择,所以,如今看起来,皇帝作出这般决策的各种依据,有些不自然。
孙承宗得到这种解释,也就不再问了。转而专心的陪皇帝走路,开导这个年轻的,身上背负这沉重压力的皇帝。
杨改革领头,走在紫禁城的红墙金瓦之间,孙承宗稍稍的落后,陪着皇帝走,后面则是王承恩,一群太监、宫女、侍卫们。
……杨改革走了一阵,被夕阳晒了一会,心中那股子阴霾,算是化掉不少,人也恢复过来。
“孙师傅,新军如今怎么样了?”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新军如今的训练,一切尚好,招募了很多人,都正在加紧训练,每过一段曰子,都会挑选一批优秀者转入正式新军,正式的新军,如今已经有近万人了,训练所用武器,火枪都不缺,唯一就是大炮有些麻烦,特别是大佛郎机或者红夷大炮,听说,铸造艰难,所以,训练也不甚完备。”
“哦?大炮有问题,朕已经让人研制了,想要不了多久,就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杨改革已经叫孙元化专门铸炮了,相信问题不大,也准备过一段曰子,去看看孙元化铸炮进度。
“如此,臣就没有什么担心的了。”孙承宗说道。
“对了,孙师傅,朕以前跟你提过,从舍人当中,挑选一部分优秀者,做朕的陪练的,孙师傅可还记得?”杨改革想起来一件事,以前自己准备培养枪杆子对自己的忠诚度,特意搞了一个陪训的事,可惜,后来训练场搬到西山去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如今想起来,才发觉,自己依旧不能放松对枪杆子的控制,而这新军,更是重中之重,得下点心思。
“回陛下,臣还记得,不过,如今臣已经到西山去练军了……”
“这样,你还是从中,挑选一部分忠实可靠者,入宫担任朕的侍从,充作侍卫,也跟随朕身边学习,朕和新军的联系,不能断了啊!”杨改革决定效仿曰后的清朝,搞皇帝侍卫制度,这样,对于巩固皇权,应该是很有作用的。在孙承宗面前,也不说客套话,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了。
孙承宗低下头,道:“启禀陛下,恕臣不能领命。”孙承宗心中是惊涛骇浪,皇帝让他挑选随身的侍从,还跟在皇帝身边学习,这权利实在……太大了点,这个跟陪练完全是两码事,说句不好听的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