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牲口,这开销实在是太大了,朝廷肯定不会同意。
不过,周延儒也想到了一个人,花钱大手大脚的人,那就是皇帝,随即又说道:“徐师傅,要不,跟陛下说说,或许陛下会同意。”皇帝会弄钱,舍得花钱,这是朝野一致认同的,皇帝办事,从来不饿当差的,从来不少当差的银子。这不,徐光启出来赈灾,居然有高达一千万两银子的银子可供调用。这简直就是给徐光启送功劳的,把不少人看得眼红的不得了,奈何眼红也没办法,这样多钱,皇帝肯定得用自己人,谁是皇帝的自己人?那就是帝党了,这徐光启就是帝党数一数二的人物,不用他用谁?
徐光启想了下,道:“嗯,此事确实得尽快禀报给陛下,让陛下调拨银钱过来,嗯,这就给陛下写奏疏。”徐光启想了下,决定立刻施行。
“徐师傅,不过,我还是觉得,要不要先找些老工匠们问问,看看这羊皮筏子运人的事,到底靠谱不靠谱,如果万一有问题,我们岂不是欺君?”周延儒对于这事,虽然赞成,但是还是比较谨慎,虽然史可法也是他东林党的人,而且是后备军,可是,这种事,也不得不小心,这样大一件事,一旦出了差错,毁的可不是他的前途那样简单。
徐光启一听,稍稍的思考了下,道:“玉绳无需害怕,我还是信得过史可法的,史可法师从左光斗,乃是重信义之人,说话应该是可靠的,应该不会骗老夫的……,这样,信老夫就先写了,玉绳,你派人到处张贴一些告示,就说司农司急招一些会做皮筏子的匠人,有重赏,嗯,对了,最好还是请毕大人的巡抚衙门帮帮忙,一旦这皮筏子救人的事可靠,也好让范九那边立刻通知各地官府,招募会做皮筏子的匠人,我们司农司这边,则出银子在各县收购牲口,立刻动手制作皮筏子,尽快的把此事推开,最好在今年十月之前顺利的把灾民全部运走……”徐光启一口气布置下来。
“好的,徐师傅,那玉绳这就去办了,对了,徐师傅,史可法那边的银子要不要给呢?如何回复他?他还在信中说粮食不够用,希望能在下游接济上他送下去的灾民……”周延儒提醒道。
徐光启拍拍额头,自我嘲笑道:“差点把这事给忘记了,立刻给史可法回信,就说老夫完全赞同他的办法,五千两,不,六千两银子,即刻派人送去,老夫也会安排人尽量把粮食送上去的……,让他放心就是。”徐光启也大方起来,心情好,给的不是五千两,而是六千两,加了一千两银子,要在以前,徐光启没这样大手大脚,不过今曰显然不同,有了这个好办法,自然得慷慨一回,算是对史可法提供这个主意的奖励。
徐光启相当的开心,按照史可法的办法,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把府谷县的大批灾民转运走,如果以全陕西来看,把所有灾民运走,运出陕西,运到河南去,两个月也应该够了,灾民到了河南,他就不怕了,河南行船,已经没有问题,消耗也不大,大批的粮食可以比较方便的从南方调过来,即便是灾民吃一年,他也供得起,皇帝给他准备了一千万两银子。如今才七月底,到九月底是两个月的时间,完全没问题,即便是到了十月,还有两旬时间,转运百万灾民,这个看似浩瀚,庞大,繁杂的工程,其实,也是有捷径走的。
……西安府一阵鸡飞狗跳,衙役们,到处搜罗会制造羊皮筏子的匠人。在百姓惊恐的目光中,终于有不少“皮筏子匠人”被搜罗到,然后塞上马车,朝着司农司的衙门而去,这是巡抚老爷下的严令,尽快,必须尽快,必须绝对的尽快找一批皮筏子匠人送到司农司待用。好在这西安府也处在河边上,也有不少做皮筏子的匠人。【皮筏子应该在黄河上游比较多,到了渭水,黄河中游,则不好说,不敢肯定,不过这里,还是当皮筏子在当地比较多。】
周延儒前脚刚进司农司衙门,还没歇息一会,后脚衙役们就把会做皮筏子的匠人送了过来,速度可谓神速。
在周延儒惊异的目光中,衙役们把这批匠人送到,然后走了。
这群匠人惊恐的坐在司农司的客厅里,惶恐不安,不知道官老爷抓他们干嘛,听说是去司农司,又安心不少,至少不是去坐牢,司农司是干嘛的,陕西人基本上都知道,是救命的活菩萨徐光启大人的衙门。
徐光启因为得了一个快速转运灾民的好办法,相当的高兴,脸上的笑容,就始终没断过,来到客厅,见一群穿着朴素的工匠们忐忑不安,微笑着说道:“诸位少安毋躁,本官就是徐光启,司农司的移民钦差,大家无需害怕,找大家来,也不是要害大家,乃是我司农司有事请大家帮忙。”徐光启一脸和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