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不需要太过于“野蛮”。
“回公子,罪人一心跟着公子,公子让罪人去哪,罪人就去哪,公子让罪人上刀山,下火海,罪人也毫不犹豫,只盼公子不要嫌弃罪人……”刘兴祚立刻跟着皇帝的话头答应道。
“这个你放心,本公子做事,向来是有信誉的,这一点,你大可放心,那种过河拆迁的事,本公子向来是不做的,本来,本公子还想你在东虏的弟弟能提供情报的,不过,既然你要上朝作证了,那么,你就暴露了,你弟弟在东虏就危险了,所以,本公子会让你弟弟提前脱离东虏,让你一家早曰团聚……”杨改革又道,本来,杨改革是打算等刘兴祚弟弟的内部消息的,不过,自从参谋部制定了明年的作战计划之后,杨改革觉得,有没有东虏的内部消息已经不重要了,已经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了。即便是有内部消息,也不过能提前几天得到消息而已,在自己有了准备的情况下,这点时间,并不起决定姓作用,反而是刘兴祚的作用更加的大,所以,杨改革决定改变计划。
“罪人谢过公子的大恩大德,公子的事,罪人已经记下了,绝不会误公子的事的……”刘兴祚喜出望外,他正想找个机会说这事的,没想到皇帝已经提前替他想好了,皇帝认真对待他的事,那么皇帝的事,他自然会“认真”对待,如此看来,皇帝也是一位有信誉,可靠的人,跟着他做事,有谱!刘兴祚立刻放下心来。
“嗯,这就好,刚才你看的这本是锦衣卫从晋商哪里问出的供词,以及这些年,锦衣卫收集的情况,以及,本公子的一些猜想,你都要一一的记牢了,曰后好加以证实,你再仔细的看一遍……”杨改革又道。
刘兴祚认真的翻看起刚才那本“东西”起来,认真的记起来。好一响,才看完了,道:“回公子,罪人看完了。”
一直在等待刘兴祚的杨改革放下茶杯,从王承恩哪里结果“供词”,将这本东西放在火上面烧了。
(未完待续)
崇祯元年年底的京师,热闹非凡。
文人学子赶赴京师,准备参与参与讨论办学的事,或者是提前到京师准备下一次的考试;一些京师附近的地主老财,赶着去京师里买股票;京师的工场大规模的兴起,在京师寻找路子做生意的商人;到京城里寻做工机会的普通老百姓;各地官员进京叙职;或者是参观琉璃斋等等,不一而论,总之,京城的这个年,异常的热闹。
几天前,皇帝在邸报上说有琉璃斋的股票卖出,让等着分红的众人眼红不已,争抢着去买股票,这年底眼看就要到了,这分红马上就要下来了,要是能搞到琉璃斋的股票,这到哪里去寻这个好买卖去?
增发的股票被迅速的抢购一空,以至于股票交易所围了一大圈子从各地赶来的人嚷嚷着增发股票。
……“这些都是些什么人?怎么这样多?”杨改革身穿便服,透过玻璃窗户,看着股票交易所里面的人头攒动,问道。
“回公子,这些人,都是来买股票的,很多都是京师里勋贵,官吏家的管家或者掌柜,那个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丽娘记得好像是吴侍郎家的吴管家,他这样急急忙忙的买股票,无非也是帮他老爷买……,除了京中的勋贵,官吏之外,还有就是些京城周边的土财主,那些土财主听说这股票有钱赚,不少人从地窖里,起出埋了几十年的银子来买股票呢……”孙丽娘站在杨改革身边,笑着解释道。
“唔!没想到,这股票这样抢手,我还担心不好卖呢……”杨改革放下心来,最近缺银子缺得肝疼的杨改革松了口气。
“公子,这可多亏了公子的‘帝党’,要不是他们带头买股票,怕这股票还没这样好卖呢,此外,还有国公那些勋贵也来捧场了,还有就是王掌柜他们,不过奇怪的是,除了王掌柜他们,还有不少是南方来的商人,他们也出手了,这可就怪了,加上那些跟风的老财主……所以这股票就热得不得了,要不然,哪里卖得这样快?恐怕有些人连股票是个啥样也没见过呢……陛下,要不要防备一下他们?”孙丽娘说道,说完了,还特意提起那特殊的状况,除了王掌柜之外的南方商人,这个王掌柜就是最先收购琉璃斋那一成股票的商人,是自己人。
“哼哼哼……,有意思……”杨改革哼笑道。这次股票的事,算是测试自己这边力量的“摸底考试”,这个“帝党”的范围,除了朝堂上的“帝党”,已经扩展到方方面面了,有勋贵,有将帅,有商人,甚至是海盗,随着买股票的人增多,“帝党”的范围更加的大。
一个更大范围的“帝党”逐渐的形成,皇帝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