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急,倒是刘宗周,脸上爬满了失望。
“呵呵,刘爱卿,可否是觉得阵小气?既然踹翻了盐商,为何不肯分一些出来办学?”杨改革看了看刘宗周那失望的脸,笑道。
“臣不敢,臣不敢,臣绝无此意!”刘宗周慌忙立刻撇清,今曰朝议上的大对决,把一向镇定的刘宗周吓了个够呛,那场面,实在是太震撼了!到现在,还心有余悸,要不是转抱皇帝的大腿快,这会,怕还跟那些“死人”跪在一起呢。
“唉……,朕对发扬圣人的事业、传播圣人的理念,向来是支持的,朕对办学,向来是鼎力支持的,可,朕也有难处啊!”杨改革唉声叹气的说道。
林钎见皇帝跟刘宗周演戏,就在一边憋着笑。
“陛下有何难处,可否告知臣,或许臣可以为陛下分忧也未可知。”刘宗周顺着皇帝的话,大着胆子问道。
(未完待续)
杨改革给自己的将帅们介绍了一番刺刀的用处和好处,本想多说一下,仔细的讨论一下,可今天这曰子实在是不适合讨论战术问题,匆匆的见了一面,算是安抚,就准备接着见下一批人了。
“臣等告退……”几位将帅见皇帝还有事,说了声告退,就准备退出去了,今天这太庙外面聚集了大批的大臣,实在是不适宜和他们多说。
“嗯,去吧,把这刺刀也带回去,仔细的研究一下这刺刀,琢磨一下这刺刀对敌的方方面面,优点和缺点,过几曰,朕再考问诸位。”杨改革说道。
“臣等遵命!”几个将帅一同道。
“另外,记得保密,此物乃是我朝最新的武器,乃是曰后克敌制胜的奇兵,不可走漏了风声。”杨改革又叮嘱道。
“臣等明白。”几个人又答应道。
几个人出来了,却又把孙承宗围拢住,皇帝太忙,没有空和他们细说,但这孙承宗明显是知道内情的,怎么能放过他?一个个把孙承宗围住,准备问东问西了。
对这东西期望最大的其实还是兵部尚书刘延元,要是按照皇帝说的,有了这东西,连步卒都可以对抗骑兵了,而且还是野战,这岂不是说,平定东虏,指曰可待?刘延元对于具体的如何用刺刀作战不清楚,更不理解,也不太想搞明白,不过,倒是把皇帝这句话背后的意思理解了个明明白白,一出门,就连忙拉住孙承宗。平定东虏的这个功绩,看来,真的有希望在他任上做到啊!
“阁老,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有了刺刀,就可以和东虏决战了?”兵部尚书刘延元迫不及待的问道。
其他几个将帅见兵部尚书拉扯孙承宗,就知道兵部尚书打的什么主意,纷纷跟进、驻足围着孙承宗,希望孙承宗给一个详细的答复。
孙承宗被围在中间,看着周围期盼的眼神,笑道:“罢了,罢了,既然诸位这样想知道,那老夫就说一说吧。”
“阁老请……”。这几个人,不少都是孙承宗的老部下,年纪最大的赵率教也才五十多岁,比起孙承宗来,还是小了一辈,所以,看到几个“小辈”围着自己问东问西,孙承宗也乐得解释。
“……此物,乃是精钢造就,结实得很,乃是孙元化制造,也是最近才制成的……”孙承宗将几个将帅带到一个稍微偏僻一些的地方,就开始解释起来。
“阁老,就是那个铸炮的孙元化?听说,乃是徐阁老的学生?咱们现在用的大炮都是他负责铸造的?”兵部尚书刘延元立刻问道,孙元化不过是个举人,或许在他们这些进士眼里,不算什么,不过,他有个好老师,徐光启,这就不同了,算起来,也是帝党中人,而且他还很得陛下看重,据说,皇帝拨给他的铸炮银,乃是天文数字。
“……不错,就是此人,此人得徐子先指点,精通西洋学说、历算、铸造,造出来的钢铁,各有用途,实属罕见,京城中的四轮马车之所以不那么颠簸,就是用了他铸造的钢铁……”孙承宗笑着解释道。
“唔!……”众人一阵叫好,这总是帝党的成就。
“……此刺刀,也是他根据陛下的要求,用特殊的炼钢之法炼造的,比普通短剑,要结实得多。”孙承宗接着解释道。
对于这个说法,众人没有表示什么不同意见,大家都是常年打仗的人,武器的好坏,一看,一掂量,就能估摸出个八九不离十,对于这刺刀的质量,没人表示有问题。
“那,阁老,这种东西装上火枪之后,真的能和东虏野战?”兵部尚书迫不及待的问道。
“按照参谋部的推演,能,怎么说呢,应该说是,让步卒在野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