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再多等一年半载的怕什么?这事要做到万全,我朝虽然和林丹汗是盟友,可也不可能为了他火中取栗,朕倒是同意,可以支援林丹汗,让他恢复一些实力了和东虏继续打,直到他们两家打到精疲力竭再说,我朝介入这场三家之争的时间越晚越好,诸位以为如何?”杨改革说道。
见皇帝和孙承宗都坚持不出兵,大家也都知道,大概是不会出兵了,皇帝如今在军事上积累的威望,可不是一般的高,孙承宗的威望,也不是一般的高,既然这个专注军事的阁臣都说了不出兵,那基本不会出兵了,再多说也是空的。
“启禀陛下,臣赞成支援林丹汗……”施凤来倒是立刻就出来表态,支持皇帝。
“启禀陛下,臣也赞成支援林丹汗,但不管是直接出兵帮林丹汗还是出兵东虏老巢,我朝实在是没有为他人火中取栗的必要。”更多的人站出来赞成皇帝。
曹于汴本想还争,可想了想,还是不打算争了,这种场面,根本就没办法争得过皇帝,帝党实在太多,何况皇帝说得有理,他要求出兵的理由,事在有些牵强,不说皇帝,光是孙承宗,在军事上的威望就实在太强了,又是专注军事的阁臣,在这方面和他争,实在争不出个什么道理来,但又想到那个辽东卖地的事,心里就苦涩起来,韩爌叫他学会持中,可他觉得自己一持中,事情立刻就朝着自己不想看到的一面发展,这要他怎么持中?
“既然诸位卿家都觉得支援可以,但不能直接出兵,那就这么决定了,此事就交给孙师傅负责,倒是不可以怠慢了那个使者。”杨改革很快就敲定下了事情。
敲定了事情,阁臣们也就散了,有的摇头,有的不语,有的满脸的不满。
待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杨改革才笑着对孙承宗说:“孙师傅,援助林丹汗的事,可要劳烦孙师傅用心了,大的策略不变,不能让东虏吃得太肥,也不能让林丹汗被打得太惨,还要他林丹汗掂记着朕的好,林丹汗那里朕没什么看得上,倒是有一颗印,朕很是看得上,要是曰后林丹汗能把这个印送到我大明来,也算是一件美事。”杨改革除了要消耗林丹汗和后金的实力之外,更是看重了林丹汗身上的印,这个印,算是林丹成为草原共主的依据,后来被后金弄去了,弄去之后,这大金就改成大清了,在法统上,算是有了一定的基础,杨改革要弄草原上的地皮,这颗印对杨改革来说,也还有一定的用处,如果得了,曰后吞并和管理草原,算得上是“名正言顺”,可以少很多的麻烦。
“臣明白。”孙承宗答应道。
(未完待续)
八月的燕京,天气热,人也“热”。
有众多的高僧大德,有道之士不断的登坛讲经说法;也有各方文人雅士有的在为教学之事奔走奔波;也有为孺字之争争得面红耳赤;也有天下世家大族们则睁大了眼睛看着这一切,看着缴税之争到底会如何落地。
有摄人眼球的高官出海,也有浩浩荡荡的天下人喝酒事件。
这一切,让人目不暇接。
衍圣公孔胤植自从见过了一次皇帝,就知道,皇帝对自己有偏见,甚至成见,具体是为了什么,他不知道,心中懊悔,又为难。
从皇帝那里出来之后,也立刻有了许多应酬,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者隐晦的,不少人都提到了缴税之争的事,询问衍圣公的态度,站在哪一边。这让孔胤植有了心惊胆颤的感觉,这争斗,几乎就已经是公开化的了,大白天的在茶楼里就说这个事,丝毫不怕给皇帝听去。这种情况,要么是皇帝彻底失去了对事情的控制,要么是一切在皇帝的掌控之中,皇帝放任大家说这些。
孔胤植到了京城,才对这缴税之争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站在哪一边,成了他头疼的事,如今皇帝对他是这个态度,让他更不敢随意的表明自己的态度。
以他这些曰子观察到的结果,皇帝或者说缴税派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别的不说,只他和那些一心弄教育的教育派接触,就觉得,皇帝只要有这批人支持,都能闹出偌大的事来,更何况其他?
那些教育派们,在士林里,也是有偌大的声望的,不管如何说,以圣人的名义做教育,谁也不敢轻易的反驳什么,他们就几乎天然的站在了道德和胜利之上,有他们在缴税之争上面偏向皇帝,孔胤植怎么看皇帝也不像输的模样,按道理来说,他家就只在这一条上,就得支持皇帝收税,不管如何说,人家皇燕京是大力支持弘扬和实现圣人的理念和理想,他们家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
再看过了皇帝对付那些人的手段,孔胤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