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52章 无畏擒龙(57)

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像幅流动的画。

铜铺的窗台上,阿镜种下了青铜谷粒里的种子,没过几天就长出了翠绿的幼苗,叶片上有天然的北斗七星纹路,随着节气的变化会改变颜色,春分是嫩绿,夏至是深绿,秋分是金黄,冬至是浅黄,像个天然的节气表,叶片上还沾着些铜屑,是从小年的铜器上蹭的,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像撒上去的星子。

秋收节那天,村里的人在红泥坳的空地上举行了“丰收礼”,孩子们举着自己做的聚谷仓模型,围着镇魂碑唱歌,歌声里混着谷物滚动的“哗啦啦”声,像给千年的守护打着节拍。阿镜把青铜玉米上的铜珠分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埋在七处祭坛的土地里,“这样每个地方都会长出会增产的作物,”她的声音像秋风拂过谷穗,“让我们永远记得,丰收的日子是需要守护和耕耘的。”

礼成时,镇魂碑上的镇魂花突然绽放,花瓣上的纹路组成了个巨大的“丰”字,像用无数个谷穗拼的。远处的七处祭坛同时传来谷物滚动的“哗啦啦”声,像无数个聚谷仓在同时储粮,与红泥坳的歌声呼应,像场跨越时空的丰收合奏。

入冬后,七处祭坛的灵谷都长得很高,谷穗沉甸甸的,在雪地里泛着淡淡的金光,像无数个天然的粮仓。红泥坳的玉米被晒成了干粮,堆在破庙前的空地上,像座金色的小山,上面插着个巨大的三足鸟风筝,翅膀上画着七处祭坛的作物,在风中展翅欲飞,像在给土地拜年。

小年的银镯子在打制农具时不再发烫,活动的那颗星安稳地嵌在北斗七星的连线里,像找到了永恒的位置。阿镜说这是“印记的圆满”,血契的痕迹虽然还在,却己经变成了丰收的证明,像枚刻在生命里的勋章。

铜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来打铜器的人大多带着新的期盼——有准备播种的农夫,要打个聚谷仓形状的铜犁,说要带着灵气耕耘土地;有刚收获的农户,要打个谷穗形状的铜仓,说希望粮食永远吃不完;还有个教书先生,要打个北斗七星形状的铜镇纸,镇纸的底座刻着七处祭坛的作物,说要让学生们知道,所有的收获都来自辛勤的耕耘。

小年总会在铜器上刻上细小的谷穗纹路,像给每个物件都装上了个小小的丰收符。阿镜的罗盘被摆在了铺子最显眼的位置,指针永远指向红泥坳的方向,像在告诉每个来这里的人,无论走多远,总有片土地在等着他们收获。

冬至那天,七处祭坛的守护者们又聚在了红泥坳,带来了各自的丰收成果——鹰嘴崖的小米、落雁坡的燕麦、断云涧的莲子……倒在镇魂碑前的铜鼎里,混合成一种五颜六色的谷物,堆成个小小的山,像把整个秋天都装在了里面。

“以前总觉得守护是种负担,”戴草帽的老人喝着谷酒,酒液里映着灵谷的影子,“现在才明白,是这些聚谷的装置让我们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像春种秋收,慢慢把日子过成了想要的样子。”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聚谷仓同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像在给这句话画上圆满的句号。

夕阳西下时,所有人都站起来,往麦田走去,那里的冬小麦己经出苗,绿油油的,像片铺在雪地上的绿毯。孩子们在地里奔跑,手里举着聚谷仓模型,笑声像铜铃一样清脆,惊起了几只在麦田里觅食的麻雀,它们展翅飞向天空,翅膀上的夕阳像给雪地镀了层金,像个永远不会落幕的黄昏。

小年和阿镜站在镇魂碑前,看着夕阳给碑上的“丰”字镀上金边,看着灵谷的幼苗在雪地里泛着绿光,像在给土地盖上希望的印章。远处的七处祭坛传来谷物滚动的“哗啦啦”声,像无数个聚谷仓在同时储粮,与红泥坳的炊烟呼应,像首永远唱不完的丰收歌。

“你看,”阿镜的手指着天空,晚霞组成了个巨大的三足鸟形状,正在向红泥坳飞来,“它们也在庆祝丰收呢,用翅膀丈量着土地,用鸣叫唱和着时光。”

小年的银镯子在夕阳中闪着微光,活动的那颗星与天空的星重合,像把所有的丰收都系在了一起。他知道,只要聚谷仓还在储粮,灵谷还在生长,野菊还在绽放,那些关于守护和丰收的故事,就会永远流传下去,像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淌在七处祭坛的土地上,流淌在每个辛勤耕耘的人心里。

惊蛰那天,红泥坳的冻土裂开了细缝,像大地睁开的眼睛。小年蹲在破庙前的空地上,用锄头翻土,准备种新一季的野菊。锄头碰到硬物发出“当”的脆响,扒开浮土,露出个青铜制的小犁,犁头是三足鸟的形状,犁杆上刻着北斗七星,其中代表红泥坳的那颗星上,嵌着块暗红色的玛瑙,像凝结的晨露。

“阿年哥,快来看这个!”阿镜举着个竹篮从

不想错过《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