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72章 无畏擒龙(77)

我看看哪块石头不稳,先做个标记,免得砸到人。”

我摸了摸龙脉玺,它在掌心微微发烫,不是感应能量的烫,是像揣了个暖手炉,舒服得很。暗室的光里,二舅爷的信被风吹得轻轻晃,赵大叔他们正围着挡石墙的图纸讨论,陈婶说她家男人会砌墙,刘叔说杂货铺有多余的麻绳,马大爷说他的牛能帮忙运石头。

下山时,药库的门没关,赵大叔说“以后就是大伙的了”。路过青铜龙时,龙首的红光己经退了,青铜片上的水珠顺着龙鳞往下滴,滴在土里冒出个小嫩芽,是株没见过的草,叶子上的纹路像个小小的“药”字。

“是‘护药草’。”王瞎子蹲下来看了看,“老辈人说这种草只长在救人的地方,能驱蚊,还能当药引子。”

胖子突然一拍大腿:“明天我把鲛王送的那颗夜明珠捐给村卫生室,晚上捣药能照亮!”

杨雪莉笑着说:“我把越女城的丝帛撕了做药包,防潮效果好。”

我望着狼啸崖的方向,药库的烟囱里冒出了烟,大概是赵大叔他们在烘新采的药。三箭盟的秘密原来不是兵符,是药罐里的苦,是药方上的字,是那些藏着狼首面具却揣着救人之心的人——他们守的不是龙脉,是日子,是疼了会哭、伤了会痛、好了会笑的实实在在的人。

雨又开始下了,这次的雨带着股药香。我知道,挡石墙会修好,药材会采够,赵大叔他们的面具或许永远不会再戴,但那又怎样?真正的三箭盟,早长在了七星砬子的土里,长在了帮人接骨的手、熬药的火、修桥的汗里。

明天得早点起,帮着陈婶把药晒了,听说她的小孙子最近总咳嗽,正好试试药方里的“润肺汤”。

入秋后的七星砬子总起雾,白蒙蒙的雾气裹着松针的清香,能漫到村头的老井边。这天我正帮赵大叔翻晒药库的陈皮,忽然听见博物馆方向传来孩子们的尖叫,跑过去一看,玻璃柜里的越女剑正“嗡嗡”作响,剑身上的纹路像活过来似的,映出片波光粼粼的影子——竟是越女城的镜湖。

“是‘水影术’。”杨雪莉举着放大镜凑近剑身,“剑里封存的越女城记忆被激活了,你看这影子里的船,跟我们在镜湖乘的乌篷船一模一样。”她突然指着船尾的人影,“那不是李伯吗?他怎么会在里面?”

影子里的李伯正往水里撒着什么,水面泛起的涟漪里浮出颗珍珠,珍珠裂开的瞬间,剑身上的水影突然消失,露出剑柄里藏着的卷丝绸,上面用朱砂写着行字:“镜湖枯,越女醒,需借山根水,续三箭脉。”

胖子刚啃完第三个玉米饼,油乎乎的手往剑上一拍:“山根水?胖爷我知道!七星砬子主峰的石缝里渗出来的水,喝着带甜味,赵大叔说那是‘龙涎水’,能让药草活千年。”他转身就往主峰跑,没跑两步又折回来,“等等,镜湖枯了?咱上次离开时还好好的。”

王瞎子往剑身上摸了摸,探龙针在他掌心转得飞快:“不是真枯了,是地脉的水跟不上了。越女城的鱼妇褪了鱼尾上岸后,镜湖的水就靠龙脉输送,现在怕是堵住了。”他指着丝绸上的地图,“你看这红线,从七星砬子的龙涎水一首连到越女城,中间在周陵拐了个弯,怕是周陵的镇墓沙松动,堵了水路。”

我们带着越女剑往主峰的石缝走,路上遇见赵大叔背着药篓往回赶,他说今早去龙涎水处采药,发现渗水的石缝变小了,“水细得像棉线,以前能接半桶,现在只够润润嗓子”。

到了石缝前,果然见渗水处结着层白霜,用手一抠,霜底下的石头竟泛着金属色。杨雪莉用越女剑往石缝里捅了捅,“当”的一声弹了回来:“是‘寒铁砂’,跟周陵的镇墓沙成分相似,只是掺了冰硝,能冻住水流。看来不是自然堵住的,是有人故意放的。”

胖子突然指着石缝深处:“那有东西在闪!”我们合力撬开石头,里面滚出个青铜哨,哨身上的花纹跟沉月城鲛王的玉冠一样。我吹了声哨,没过多久,听见头顶传来翅膀扇动的声音,抬头一看,是群海鸥,领头的那只脚上系着个小竹筒。

竹筒里的纸条是鲛王的笔迹,歪歪扭扭的:“越女城的鱼妇在海边种水稻,海水太咸,镜湖的水不够用,三箭盟的人说帮着引山根水,结果把寒铁砂倒进去了,说是‘先苦后甜’,俺们鲛兵想帮忙,又怕记错路。”

“是赵大叔他们。”杨雪莉突然明白过来,“他们不是故意堵,是想用寒铁砂过滤海水,只是弄反了比例,把山根水也冻住了。”她指着丝绸地图上的周陵位置,“周陵的镇墓沙里有硫磺,能化冰硝,得去那取点来。”

往周陵赶的路上,越女剑的剑身越

不想错过《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