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胡说的,宋朝人对赵光义这位太宗的评价还正经挺高的。】
【可能是因为他们都在宋朝的治下,那些不好的事情,他们有些是不方便说,有些是确实不知情,而赵光义又是一个戏演得很好的影帝,所以,宋朝人对于自家太宗的评价非常偏颇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不仅如此,宋朝从赵光义开始就在不断的提升文人们的地位,毕竟宋朝可是号称刑不上士大夫,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一个朝代。】
【笔杆子最终还是掌握在文人的手中,赵光义对文人们这么好,得到文人们的袒护也实在是一件不那么令人意外的事情。】
【不过还是要说一句,即便如此,把宋太宗跟唐太宗相提并论,还是有点太过于夸张和狂妄了。】
【那么我们现在就从赵光义登基之后做的几件事中,来分析一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
【赵光义为了能够超越自己的哥哥,坐稳皇位,做出了很多的事情。】
【首先,改年号。】
【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一个年号叫做太平兴国,从这个年号就能够看出赵光义的野心,他不只想要大宋太平,还想要让大宋在他的治下更加繁荣兴盛。】
【其次便是皇帝们登基之后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避讳。】
【赵光义原名是叫赵匡义的,正是由于自己的哥哥登上了皇位,这才改为了赵光义。】
【赵光义名字中的“光”字和“义”字,在天下间实在是过于普遍了。】
【所以,赵光义一上位,天下间所有跟“光”和“义”有关的人事物,就都要换个名字。】
【弟弟赵光美变成了赵廷美,其他人也都改了名字,比如说当时的宋朝有个大将军名叫李光瑞,立马就改名叫李克瑞。】
{“克瑞”?克制祥瑞吗?这可太秀了!}
{赵光义知道自己的祥瑞都被克没了吗?}
{这个,可能赵光义自己也不怎么在乎吧!}
{毕竟是仙人送来的太阳呢!是吧?驴宗!}
{天下能够用到“光”和“义”的地方也太多了,不让用这两个字,岂不是当时的宋朝无光无义?}
{楼上说的好!这可真是赵光义登基后宋朝的精髓了!}
{你们这么说也太过分了,驴宗还是有点能耐的!}
{我们也没说他没能耐啊!}
{毕竟是能在赵匡胤手中拿到皇位,还能把北宋延续下去的人。}
{只能说,作为太宗,有点拉胯!}
{这没办法,出名的那几个太宗一个比一个厉害。}
{汉太宗刘恒,帝王表率,唐太宗李世民,帝王表率,元太宗不是很熟,但好像也很厉害,明太宗朱棣,永乐大帝,清太宗皇太极,也是个厉害人物!}
{主要是赵光义在军事上实在是太无能了,这已经不是偏科瘸腿的问题了,这是军事这条腿直接断了啊!}
看到这句话的赵匡胤已经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他的大宋,可能从赵光义开始,军事上就没怎么站起来过!
那他心心念念的燕云十六州怎么办!
那他日思夜想的统一大业怎么办!
他可是武将啊!
常胜将军赵匡胤建立的朝代,竟然是个打仗方面不行的朝代!
难道是他杯酒释兵权的事情做错了?
【关于赵光义军事上的拉跨,我们等会儿再说,现在先来说一说他的文治啊。】
【既然要改名,那就不可能只改人名,所以闹到最后,地名也要改,官名也要改!】
【读音相似都不成,比如说当时有一个名叫谏议大夫的官职,就因为这个“议”和“义”的读音相同,旧址被赵光义改成了正谏大夫。】
【如果说这些改名还勉强说得过去,算是正常避讳皇帝名讳,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开始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般随赵光义的想法来了。】
【有的人,越是没有什么他就越要强调什么,这个皇位本就是赵光义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所以,他拼了命的想要摆脱自己哥哥的阴影。】
【怎么办,哎,正好全大宋都在因为新皇帝的上位而改名避讳,这就被赵光义看到了突破口。】
【那么就先让太祖皇帝,自家二哥的痕迹消失好了!】
【所以,赵光义将赵匡胤原本定好的各种名字,都进了更改,美其名曰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