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兄长放心,我定会将你的话原原本本传达给每一位家族子弟,让他们时刻铭记在心。只是,若局势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各方矛盾激化,兵戎相见,我们是否需要提前做些未雨绸缪的准备?”
罗昌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思索片刻后说道:“未雨绸缪总是好的。我们可以暗中加强家族的护卫力量,招募一些武艺高强、忠诚可靠的江湖义士,充实家族的私兵。同时,储备足够的粮草、兵器、金银等物资,以防万一。但这些行动务必秘密进行,如同在黑暗中潜行,切不可让他人察觉,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罗英点头说道:“我会妥善安排的,兄长。你说李显在并州,会如何开展他的治理,壮大自己的势力?”罗昌微微皱眉,脑海中浮现出李显的形象,分析道:“以李显的性格和抱负,他必定不会甘心默默无闻。并州百姓对大唐忠心耿耿,他很可能会先从安抚民心入手,颁布一系列利民政策,轻徭薄赋,减免税赋,让百姓休养生息,从而赢得百姓的衷心支持。之后,他或许会大力发展地方经济,鼓励商业贸易,兴修水利,开垦农田,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同时,他也可能会暗中培养自己的军事力量,招募勇士,训练士卒,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罗英担忧地说:“如此一来,李显的势力恐怕会如星火燎原般迅速壮大。李旦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任其发展,双方之间难免会产生激烈的冲突。”罗昌神色凝重地说:“是啊,这正是我们所担心的。一旦他们之间爆发冲突,朝堂必将陷入动荡不安,各方势力也会随之卷入其中。我们罗家必须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如同在汹涌波涛中驾驭航船,守护好家族的荣耀与安宁。”罗英坚定地说:“兄长,我会与你并肩作战,为了罗家的未来,赴汤蹈火,全力以赴。”罗昌看着罗英,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有你相助,我便如同拥有了左膀右臂,心中安稳了许多。我们罗氏家族历经风雨,传承数百年,定能在这乱世中寻得生机,延续家族的辉煌,不负祖先的期望。”二人又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从情报收集的渠道与方法,到家族护卫力量的训练与部署,再到物资储备的种类与数量,制定了一系列详尽的应对策略。他们深知,在这复杂的朝堂局势中,罗家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家族的兴衰存亡,必须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计划,每一次讨论,都承载着家族的未来与希望,他们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行者,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光明与安稳的方向。京城,繁华依旧,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然而,在罗府幽深静谧的书房内,气氛却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压抑。罗昌与罗英兄弟二人相对而坐,中间的黄花梨木桌上,精致的茶盏中茶水升腾着袅袅热气,茶香四溢,却丝毫未能驱散二人眉宇间紧锁的忧虑。他们刚刚听闻李显改到并州就藩的消息,此刻,一场关乎家族命运与朝堂局势的商议,在这略显昏暗的书房中悄然展开。罗昌微微皱眉,额头上的皱纹如同刻画出的山川沟壑,率先打破沉默:“罗英,你也听说了吧,李显改去并州就藩。这一变动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恐怕会让本就错综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波谲云诡。”罗英神色严肃,郑重地点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深思熟虑:“是啊,兄长。并州,那可是大唐龙兴之地,其政治意义与战略地位非同小可。李显此去,若能施展拳脚,用心经营,凭借当地丰厚的底蕴与百姓的拥戴,必定能积攒起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罗昌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却未能温暖他此刻忧虑的内心。他缓缓说道:“没错。李旦刚刚登上皇位,根基未稳,本就对李显这位深得太后宠爱的弟弟忌惮三分。此番太后做出让李显就藩并州的决定,表面上看,是为了避免兄弟阋墙,让李显远离京城的权力纷争,但从长远来看,实则可能为李显在地方上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这无疑会对李旦的皇位构成更为严峻的威胁。”罗英双眉紧锁,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兄长,依我愚见,李旦绝非坐以待毙之人。他必定会密切注视李显在并州的一举一动,像潜伏在暗处的猎豹,随时准备出击,说不定还会暗中施展手段,限制李显的发展。”罗昌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认同道:“你看得很透彻。李旦虽年轻,但在宫廷的权谋斗争中摸爬滚打多年,心思缜密,手段也颇为果断狠辣。他既然已经察觉到李显对其皇位的潜在威胁,必定会采取行动,只是,目前我们还不清楚他究竟会使出何种策略。”罗英皱着眉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