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有所不知。本文免费搜索: 奖励一把 jiangliyiba.com”
刘宏拿起那封信件,凝声道:“关东的那些地方豪族,除铁器生意之外,每家之中都有着大量的土地。
而司隶校尉,此前在主持移民屯田的时候,从他们各家之中,征调走了大批的佃农、奴隶。
因此,那些地方豪族,为了能够耕种自家土地,这才没有反对朝廷对铁器价格的限制。
也就是说,关东这边之所以能够推行顺利,主要还是因为那些地方豪族,更加需要曲辕犁!”
“嗯,此事,为师倒也有所预料!”
王潜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关西那边呢,这边是因为什么?”
“唉……”
刘宏叹了口气,声音有些沉重,“关西那边,之所以推行不利,其原因还是跟徒儿之前的决策失误有关。
正如师父说的那样,坏秩序,总强过无秩序。
以往关西的地主豪强,虽控制了地方势力、背离了朝廷的掌控,但也居中平和了当地汉羌之间的矛盾。
如今,那些地主豪强被尽数诛杀,中间势力全部清空,变成了朝廷直面当地百姓的局面。
而朝廷委派过去的那些官吏,对当地的民生、习俗、语言等情况,并不甚熟悉。
因此,那些官吏,虽然在一直尽心尽力的推行着朝廷的法令,但却不被当地百姓所理解,甚至还有不少抗拒的行为……”
说起此事,刘宏的脸上,也不禁浮现出一抹懊恼的神色。
当初的他,以为只要将祸乱关西的罪魁祸首给清除掉,那关西之地就会尽入掌控之中。
可结果,事情的发展,却是大大的出乎了他的预料。
如今,关西之地,不仅没有如他预想中的那样得到有效的治理,反而是各种问题丛生。
看到刘宏如此模样,王潜也随着叹了口气,然后问道:“那你可曾想过,当地百姓,为何抗拒朝廷法令?”
“想过!”
刘宏点点头,“就如师父此前说过的那样,以往关东士族掌控朝堂之时,对关西过于轻视,派过去的官员,对当地百姓也过于严酷,使得关西之民,对朝廷并无甚好感。
加之,羌人祸乱关西六十余年,当地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却从未得到过朝廷的庇护。
如此,当地之人,对于朝廷并无任何情感可言,自然也不像关东这边的百姓那样,拥护朝廷的政策!”
“嗯”
王潜点了点头,凝声道:“你想的这些,虽然不错,但却都是一些表面现象而已,却并未触及根源!”
“根源?”
刘宏微微一怔,“不知师父所说之根源,是为何物?”
王潜:“教化!”
“教化?”
刘宏神色一动,“师父是说,关西之民,之所以抗拒朝廷,是因教化不够?”
“不错!”
王潜点了点头,凝声道:“正所谓取地易、治地难。
正如一块土地,将其占据很容易,但若想使其产粮,则需耗费一番苦工,对其进行翻耕、浇灌、除草等诸多事宜方可。
治理一地之民,也是如此,除去相应政策之外,还需从文化、语言、服饰等方面入手,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认知,使其能够在情感上归属于大汉,并将自己视作大汉的一员。
只有做到如此,朝廷方能在治理方面,无往而不利!”
“师父此言在理,可是……”
刘宏迟疑的看了王潜一眼,道:“可是,那教化之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
我大汉之民,自孝武帝以降至今,历经三百多年,方才以汉民自居。
如今的朝廷,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关西之地行教化之事?”
“你的顾虑,倒也不无道理!”
听到刘宏的一番话,王潜不由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凝重。
虽然他已经为刘宏规划了对外殖民的策略,但是如西域、辽东以及东海、南海周边等一些必要的土地,还是需要将其据为己有的。
至于如何将这些必要之地,彻底吸收成为大汉领土的一部分,就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了。
若是能为那些必要之地打上大汉的烙印,即便是后来子孙不争气,将其给搞丢了,那也总有机会以“自古以来”的名义,再将其给收回来。
因此,对于那些必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