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玉米土豆、红薯辣椒
“哈哈哈,好,泽清,自修,还等什么?让鸾仪司的兄弟们先列装,剩下的通知骆养性和陆文昭,各领两千把列装都司和都知衙门,其余五千把通知杨宇,列装禁军。本文搜:86看书 86kanshu.net 免费阅读”
“臣谢殿下恩典。”祖泽清和杨宇高兴的谢恩,着人去通知锦衣卫和杨宇来领枪。
“李伴伴,回去拟旨,赐皇家科学院三位院长银两千两,军械局两位局长银一千两,各荫一子入国子监或靖宇军校。”
“臣谢殿下恩典。”毕懋康和孙和斗谢恩。
“两位师傅快平身,不知长枪造的怎么样子?”
“回禀殿下,第一军已全部列装火绳枪,今年八个兵工厂全面按照殿下旨意专攻燧发枪,现在已储备四万余,但没有殿下的旨意,暂时还未分配。”孙和斗禀报道。
“嗯,如此的话,李伴伴你记一下,回去后下旨,由海军第三军负责押送长江两岸的兵工厂储备燧发枪,将第一批燧发枪列装天津卫驻防的陆军第一军第一师。”
“命第二师返回上海驻地,命海军第一军第一师驻守天津,第二师恢复北海贸易。将陆军第一师换装下来的火绳枪,列装第一军的五万预备营,继续在辽东牵制。”
“还有,陆军第三军九月初二在朝阳门阅兵,校阅成军效果,海军第三军九月初三在城北码头阅兵,校阅成军效果。”
“奴婢遵旨。”
“两位师傅,枪管的膛线技术,可有进步?”朱慈烺转身又向毕懋康和孙和斗问道。
“殿下,枪管太细了,人工根本没法内刻膛线,可能只能等到殿下说的车床技术成熟,用机器钻刻了。”毕懋康回道。
“不过殿下,自从妙宇火药改良之后,不光大炮的射程提升,用在枪上提升效果也是显着,以前火枪七十步可破棉甲,七十步之外准头和威力就基本没法保证了。”
“三十步可破双甲,但始终无法破铁甲,自从火药改良好,立竿见影的就是射程大大增加一百八十步外都可破甲,但是准头就没法保障了。”
“比较有把握的,大概在一百三十步到一百五十步步左右,而且,现在三十步内,常规的铁甲已经可以击穿了,提升不可谓不大。”
孙和斗详细介绍了改良火药后,对枪的提升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啊,真不知道,若是和大炮一样,加刻膛线,火枪的威力会提升到何种程度,让人期待啊。
“嗯,还是非要不错的,本宫一直追着膛线,正是为了准头。”
“相信大家从大炮上已经看出来了,膛线不仅能增加射程和威力,其主要功能,还是提高精确度,使炮弹和铅弹不会偏离轨道乱飞。”
“所以,想要提升火枪的准头,膛线技术还是至关重要,军械局和皇家科学院还需要继续努力,研发水能带动机械持续均匀运转的技术。”
“臣等遵旨,必然全力以赴。”二人领旨。
“嗯,行了,你们忙吧,既然出来了,本宫就去城外看看宋院长怎么样了。”朱慈烺想去看看宋应星的农作物搞得怎么样了。
大明的红薯、玉米、辣椒、土豆等外来作物,早在万历年间就传入福建和云贵等地了,只是没有官府的大力推行,无人问津罢了。
经过宋应星这几年的实验和培育,想来适应北方地区,或者说适应中国气候的新品,估计差不多了。
作物也是需要适应进化的,什么南美啊,南亚啊一些热带、亚热带的作物直接拿来种植就能量产,这纯属屁话。
经过调查,早先传入福建的作物,种植之后效果一般,这也算是没有大面积推广起来的一大因素。
在中国南方地区经过几十年的进化淘汰,几年前这些作物产量才渐渐开始飙升,而经过宋应星专门的人工培育,现在的产量已经非常喜人了。
而历史上,这些作物没有专门的人工培育,自然适应淘汰,产量提高的时候,已经是康熙中后期了,产量的上升,这才导致康乾时代的人口回升。
造就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好在南北差异不是太大,南方适应后,在北方没过几年,产量也渐渐上来了,在撤离北京的时候,朱慈烺还专门去过试验田。
一是看看效果,非常喜人,二是去消灭痕迹,可不能留给建奴做嫁衣啊,现在在南京来种植也有半年了,朱慈烺想去看看现在成果如何。
在城外的留守卫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