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谈不上教不教的,朕只是希望诸位爱卿明白,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君不见?旁边的荒地更肥?”
“好了,总而言之,海军要大力发展,夷人的海军实力,比我们强了不少,诸位应该都知道了,荷兰人在香港不告而入,暂居我朝海岛。\x~x`s-c~m¢s/.?c·o¨m?”
“这就犹如街上的青皮跑到你家院子住下了,而你还打不过青皮,赶不走他,你说,你们谁能愿意家中赖着个青皮?”
“只有我们自身强大,打得过青皮,才能无所畏惧,将他赶出院子,甚至以彼之道还治彼身,跑去他家院子常住。”
“朕不怕丢人,现在朝廷在陆上开战,实在不想两线作战,再在海上开战,这就是朝廷自身实力不足所致。”
“若是再不发展海军,以后不光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都会有样学样,从海上侵入大明,瓜分大明,郑卿可明白厉害了?”
“臣明白,海上陆上都一样,都要有强大的武力,才能将贼奴拒之门外,护佑百姓周全。”
“好,郑卿明白就好。”
朱慈烺端起茶碗润润喉,转向陆军部尚书黄士俊道:“黄卿,陆军现在繁多,特别是新归附的几个军,人员缺编和超编都有。?y.k*r_s?o~f-t¢..c~o!m+”
“陆军部这几个月,就是尽快完成各军的人员装备匹配和调整,另外,就是军功积累满了的士卒,按制应该今年保送军校进修三年。”
“三年后,和其他军校生一样,若是大比落第,可直接以武举功名返回军中晋升尉官,也可以继续进修二考,若是大比中第者,自然是以武进士功名返回军中。”
“还有就是,军中的新陈代谢,要保持平衡,除过战争损失,我们也要有完善的更替制度,特别是校尉将官等军官的更替。”
“每年要摸查所有军官的情况,政绩、能力、身体情况、年龄问题等等,不合适再待在军中的,就以稍降级的办法,向地方转业。”
“朕记得,各县、府、道,大量的武职要位,要么是世代罔替的地方皂吏,要么是文官操持,皂吏难缠,架空县官,政务也不好开展。”
“正好,转业的可以回到地方就任,县衙府衙的六房,关乎地方民政的安稳,所谓贪官污吏,吏员的危害更大,在地方根深蒂固,要逐步清除。”
“再比如,各地的分守道,兵屯等等职务,文官怎么能做的好?中高级军官,也要逐步转业地方代替,要有一个良性的,畅通的晋升体系,才能激发将士们的积极性。??×秒°章>?节?小ˉ-;说?网-|^ t+更~`新?最e¨快±?=”
“黄卿要做的,是完善陆军体制,不能无限臃肿,要是以后升上来一堆上将没处安排,朕可就要找你讨要解决办法了。”
“臣明白了,陛下金口良言,臣受益匪浅,按照陛下的预想,臣心中大致有了方案,至于高级将领,臣打算借鉴文官规则,设置致仕年龄限制,稍后臣再向陛下提交章程。”
黄士俊擦擦额头的虚汗,赶忙回复朱慈烺,朱慈烺没说之前,他初期预想和朱慈烺大相径庭,准备继续扩大陆军兵力,以备后期和建奴征战。
没想到,朱慈烺考虑的,恰恰相反,现在已经在考虑如何裁减军力了,黄士俊已然明白,陛下这是要收缩编制,提升战力,健全体系,避免膨胀到不可收拾。
任何时代,人,是最不缺的,混战的年代,随随便便都能拉出数百万大军,这是中原人口基数所决定的,正如某位大佬所言,有多少粮食,就有多少大兵。
“嗯,黄卿也是崇祯朝的阁臣了,能力朕是不担心的,大胆用事即可,有不决之处,多找军阁商议,也可以随时来找朕畅谈,朕时间还算充裕。”
“臣多谢陛下信赖,必不负陛下所望。”
“嗯。”朱慈烺点点头,转头看向了最后一位,国防部尚书范复粹。
“范卿是崇祯朝的首辅,朕就不多说什么了,国防部可以说是军方的头脑,如何作战,就靠国防部规划了。”
“范卿要站得高,看得远,不光是陆军,还有海军,南方各地卫所,以及西南的问题,都要有合理的布局以及应突预案。”
“臣明白。”范复粹自然了解自己的职责和职能。
国防部是不能指挥,但如何作战,作战方略,军队建设方向,改革提案等等,国防部都是可以插手并制定章程的,可以说,自己是脑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