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尊严和威风,又一次让小鬼子们品尝到了挫败的滋味。
可是,在参与过随枣会战的官兵们心中,可不是这么认为的,至少,实际情况远远没有老百姓们心中所想的那么乐观。
出于对四月攻势的报复,日军挑起了随枣会战,历时一个月的时间,第五战区粉碎了日军合围消灭主力的阴谋,收复了失地,将局势挽回到了战前的形势。其实,与其单方面说是一场大捷,倒不如说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平局更为恰当。
在这场战役里面,日军并没有取得想要的实际战略意义,各支参战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之后,逐步的撤回了原占领地区。
日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数目在2万余人左右,伤亡比例几乎持平。
然而,一场战役中,折损了两万余人的兵力,对于第五战区而言,其代价更要惨痛。
本就虚弱的各支兵团尚未来得及恢复元气,便又在随枣战役中遭受重创,这对第五战区是一种极大程度的削弱。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是一场只有输家,没有赢家的战役。
随枣会战中,同时也暴露出了极大地问题,战后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各支参战部队实力相差悬殊,三十三集团军的三十八师其装备和火力居然不能与一个777团相提并论,甚至,都需要仰仗777团来打主力,整个三十八师要为777团打辅助。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偶尔现象,这是整个第五战区存在的综合问题。
虽说在兵力上,中国军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是,各支部队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中央军与地方军,嫡系与旁系之间的明争暗斗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情况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影响综合战斗力的一个严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