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战区早有察觉。
第五战区针对日军态势调整部署:以第二十九集团军任大洪山游击作战,并侧击京钟、襄花两路日军;第二集团军在桐柏山游击作战,并向西南侧击襄花路日军;江防军除原任务外,应以有力部队渡河东进,向皂市、濂山方向进击,威胁日军后方,策应右集团作战。
右集团仍以一部固守襄河西岸,主力在襄河以东地区,与中央集团协同围歼由钟祥北上的日军;中央集团应于现阵地阻击、迟滞日军西进,不得已时应以确保襄、樊为目的,于枣阳以东逐次抵抗,尔后以一部在枣阳以北与右集团和大洪山游击军协同,攻击日军侧背,主力向唐河、白河以西转移;第2、第31集团军和第92军应于桐柏、泌阳以东地区围歼西进的日军,不得已时向唐河以西转移。
能否取得这场枣宜会战的胜利,关键在于各部队之间的配合,协作能不能达到预先的效果。
军队之间派系之别依然是困扰着各部队之间协作的最大困扰,能否放下个人私见,全心的协作抗日,才是化解这场危机的最好方式。
张自忠曾经对李长官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兵力足有三百余万人之多,是日军十倍有余,但是真正能打的不过十分之一罢了。
更多的部队不是在抗日,而是在扯后腿,扯自己人的后腿……
北洋时期留下的病根,至今都未曾拔除,遗祸无穷,甚至在如此国破家亡的时刻,依然有不在少数的军官心中,存在着内斗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