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地也明白了这几个字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意义,这不是一种妥协,这是一种“识时务”。
楚霸王项羽的乌江自刎固然是英雄气十足,但是勾践的卧薪尝胆,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绝境之中慷慨赴死的勇士固然值得敬重,值得大书特书,然而,真正的赢家却都是如同韩信这般敢于忍受胯下之辱的豪杰壮士。
更何况,中日两国的战争,不是一年两年,一天两天就能结束的问题,十年八年的打下去都有可能,何必要争夺这一时之长短呢?
宜昌已经沦陷,想要收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日军兵峰南下,第五战区的无线电密码已经被日军破译,无论如何,襄东战场已经是陷入到了一种死棋的局面,任由张自忠如何骁勇,都是一个无力回天的处境,除非是,中国军队的实力能够压过日军一筹。
日军是本着消灭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的目的而来,攻城略地乃是其次,主力是谁?当然是三十三集团军了!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是部队尚在,兵马尚在,别说是丢了一个宜昌城,就算是丢了整个第五战区,数十万兵马仍在,日军也不敢轻易的进犯川蜀,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许晨风才明白了保存实力的重要性。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秦国独忌惮赵国,然而长平之战之后,虽说赵国折损土地不少,可国土面积依然是排行前三,可却再也无法与秦国争雄,因为长平一战折兵四十余万,有生力量被消耗殆尽,才就此跌落,不再为秦国所惧。
许晨风的希望是能够退避一时的锋芒,保全三十三集团军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