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以来,第一个见到的老师,他相信,在中国战场上,还有更多的老师脱下了长衫和西装,穿上了军装,放下了手中的粉笔和戒尺,拿起了步枪和手枪。
文人有文人的风骨,文人也有武夫的热血和勇气。
看似文人手无缚鸡之力,但是真正指挥着部队打仗的,却还是文人……
调派一个老师来给许晨风当政委,也是旅长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身为黄埔生出身的旅长,自然清楚黄埔生的脾气秉性。
黄埔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之骄子,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军队之栋梁,他们的心气神高,眼界也高,除非是对等的名牌大学学生才有跟他们平起平坐的资格,一般的文化人,他们是肯定不会放在眼里的。
让一个高校出身,同时也是高校老师的政委去协同许晨风,从一定程度上来将,至少做到了“门当户对”。
许晨风也没有别的理由可以轻视资历不弱于他的战友,从而减少磨合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如此高规格出身的赵国君,当一个团的政委,简直是屈了才了,他更合适的岗位,应该是在师部或者是总部里当参谋才对。
但是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和安排,赵国君愿意接受这种形式的任命。再者说了,整个八路军队伍里,一共才多少黄埔生,如果能够辅佐他带好队伍的话,也是对八路军事业发展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