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96

了复杂的g-四链体结构,这种在癌细胞中常见的异常形态,此刻正在克隆干细胞中疯狂扩散。

更令人绝望的是,常规的基因编辑手段对这些异变细胞完全失效。当crispr-cas9系统试图切割异常端粒时,反而触发了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导致端粒以更快的速度生长。林深想起《长生契》中的另一句话:"愈是强求永生,愈是加速堕落。"难道古人早已洞悉这种技术的致命缺陷?

在第20次跳跃实验中,灾难终于降临。培养舱内的克隆干细胞突然突破防护层,在实验室的无菌环境中疯狂蔓延。那些呈蜘蛛网状的细胞群,所到之处金属设备开始出现腐蚀,如同被某种神秘力量吞噬。林深看着自动防御系统启动,液氮喷洒在细胞群上,却只能暂时延缓它们的增殖。

"必须找到抑制端粒异常延长的方法!"林深在紧急会议上咆哮。团队开始从古籍中寻找线索,在明代医典《玄黄经》中,他们发现了"以毒攻毒"的记载:用含有特殊生物碱的植物提取物,可平衡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经过数百次尝试,他们终于从云南深山的一种罕见植物中,提取出能与异常端粒结合的化合物。

新的实验在极度紧张的氛围中展开。当化合物注入培养舱的瞬间,疯狂增殖的细胞群突然停滞,端粒长度开始缓慢缩短。林深盯着实时数据,心跳几乎停止——经过三个小时的观察,端粒长度稳定在12kb,细胞恢复了正常的分裂节奏。

但这场胜利并未带来喜悦。林深深知,他们只是暂时压制了危机,而非真正解决问题。那些隐藏在时空跳跃背后的量子奥秘,以及端粒与生命的深层联系,依然迷雾重重。《长生契》的最后一页,用褪色的字迹写着:"天道循环,自有定数。强求者,必遭天谴。"这句话此刻在林深耳边回响,如同一记警钟。

深夜,林深独自站在实验室的落地窗前,望着城市的霓虹。他知道,海夫利克极限的突破只是开始,在追求永生的道路上,人类必须敬畏生命的规律。而那些在显微镜下疯狂增殖的细胞,既是科学的奇迹,也是对人性的考验——当永生触手可及,人类是否真的做好了承担后果的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时空衡器:跨越维度的能量契约

纽约曼哈顿的地下量子实验室里,警报器尖锐的鸣声撕裂了凝重的空气。林深死死盯着能量监测屏,跳动的红色数字像一道催命符——3.2x10^{15}j,这是完成一次空间跳跃所需的恐怖能量,相当于明代一整年50吨白银产量完全转化的质能总和。

"能量缺口还剩27%!"助手陈砚的声音带着哭腔。实验台上,那枚从明代沉船打捞的怀表正在超导舱中发出诡异的蓝光,表芯的铌钛合金结构随着能量波动微微震颤,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人类对自然法则的渺小认知。

三个月前,林深在山西平遥的日升昌票号旧址,发现了一本用矾水书写的密账。当紫外线照射在泛黄的纸页上,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记载浮现出来:"万历二十三年,以银五十吨为引,开阴阳之扉。然天道守恒,取之东隅,必补于桑榆。"起初,他以为这只是古人夸张的修辞,直到将怀表中的量子技术与古籍记载对照,才惊觉其中暗藏的惊天秘密。

"教授,能量转化率又下降了!"陈砚的惊呼让林深回过神来。全息投影中,从粒子对撞机注入的能量正在以诡异的方式消散,就像被某个无形的黑洞吞噬。林深突然想起密账里的另一句话:"时空如秤,失衡则倾。"难道每次空间跳跃消耗的巨量能量,其实是在维持某种跨维度的平衡?

为验证猜想,林深带领团队启动了量子回溯程序。当超算模拟出明代白银开采、运输、献祭的全过程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50吨白银在某个神秘仪式中突然消失,与此同时,现代实验室的量子纠缠设备检测到一次微弱的能量波动。这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跨越四百年的物质与能量的隐秘对话。

"我们不是在消耗能量,而是在完成契约。"林深在研究笔记中写道,笔尖划破了纸张。他调出明代星图与现代量子坐标的对比图,发现古籍中记载的"时空锚点",竟与量子纠缠网络的关键节点完全重合。那些被献祭的白银,或许正是作为物质载体,通过某种未知的机制,将能量传递到了现代。

然而,这种跨时空的能量平衡正在逐渐失控。随着跳跃次数增加,实验室周围频繁出现时空畸变:金属设备莫名生锈,电子钟的时间显示错乱,甚至有实验人员声称看到了古代士兵的残影。更可怕的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