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203

。周默带着特制的防护装备潜入,发现建筑核心处竟放置着一台由青铜与奇异晶体构成的装置,中央凹槽里的^{252}\text{cf}矿石仍在稳定衰变,维持着一个直径半米的时空裂隙。透过裂隙,他们看到了万历年间的月港码头,商船往来如织,而码头工人搬运的银箱上,赫然印着与现代量子实验室相同的安全标识。

消息不胫而走,各方势力闻风而动。当周默团队准备深入研究时,海底建筑突然启动自毁程序,时空裂隙剧烈震颤。危急时刻,他们抢出一块刻满星图的青铜板,上面的量子公式与现代理论仅有毫厘之差。

如今,这块青铜板被严密保护在地下实验室,而那短暂出现的时空裂隙,成为了人类探索时空奥秘的关键线索。每当夜深人静,周默仍会盯着青铜板上的纹路,思索着四百年前的那场跨越时空的实验,究竟是偶然的奇迹,还是早有预谋的文明对话。

地下量子密语

2023年冬,纽约曼哈顿的寒风呼啸而过,华尔街的霓虹在雪幕中闪烁。鲜有人知,在美联储大厦地下11层,一扇厚重的铌钛合金门缓缓开启,内部低温实验室的蓝色冷光倾泻而出。量子计算机工程师艾琳·陈紧握着刚收到的加密文件,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这份来自跨学科考古团队的资料,可能颠覆整个金融界的认知。

"启动北极星7号。"艾琳向控制台下达指令。价值数亿美元的铌钛合金量子计算机发出细微嗡鸣,液氮循环系统将温度稳定在9.2k的临界值。屏幕上,来自明代古币的数据洪流开始解析,这些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捕获的白银交易信息,跨越四个世纪,此刻正以量子比特的形式涌入系统。

"误差率0.9x10^(-11),传输完美。"助手的声音充满难以置信。理论上,如此古老的数据在传输中应产生海量干扰,但眼前的量子计算机却以近乎零误差的精度完成解析。艾琳凑近全息投影,明代白银交易的时间、地点、数额,竟与现代金融史研究中的诸多"未解之谜"一一对应。

突然,计算机发出尖锐警报。一组特殊编码的数据跳出,指向1598年的月港。艾琳放大图像,瞳孔骤缩——画面中,满载白银的商船货舱里,赫然摆放着与美联储实验室同款的铌钛合金容器。更诡异的是,这些容器表面的冷凝水珠,显示出9.2k的异常低温。

!"这不可能..."艾琳喃喃自语。铌钛合金是20世纪后期才成熟的超导材料,临界温度9.2k更是现代量子计算机的核心参数。她迅速调取历史档案,发现1598年正是明代海上贸易最繁荣的时期,而那些神秘容器的外形,竟与福建出土的明代"银政密匣"完全一致。

消息很快传到美联储高层。三天后,一个由量子物理学家、历史学家组成的特别小组进驻实验室。当他们将明代银锭的量子数据与现代经济模型交叉比对时,惊人的真相浮出水面:四百年前的白银交易网络,竟是一个用超导材料构建的原始量子通信系统。每一枚古币都是终端,而美联储地下的铌钛合金计算机,或许正是这个跨时空网络的"现代接收器"。

随着研究深入,更多秘密被揭开。明代工匠通过某种未知技术,将白银交易信息编码成量子态,利用时空裂隙传输。而美联储地下11层的特殊地磁环境,恰好与古代传输节点产生共振,使得四百年后的量子计算机能够完美接收数据。

然而,这个发现也引来了巨大危机。当研究成果即将公布时,实验室遭遇不明黑客攻击,所有明代数据面临被篡改的风险。艾琳和团队争分夺秒,利用量子计算机的超强算力,在误差率<10^{-11}的精度下完成数据加固。最终,这段跨越时空的金融秘史得以完整保存,也为现代量子通信研究开辟了全新方向。

4. 跨学科验证矩阵

跨越时空的锈迹密码

在福建泉州的一处建筑工地,施工的轰鸣声打破了城市的喧嚣。突然,一台挖掘机在挖掘地基时,“哐当”一声,碰到了硬物。司机老李跳下车查看,只见泥土中露出一些古老的钱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很快,消息传到了考古学家林悦耳中。林悦赶到现场后,小心翼翼地将这些钱币清理出来,经初步鉴定,这些都是万历通宝。在研究过程中,一枚特殊的万历通宝引起了林悦的注意,她将这枚钱币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几天后,检测报告让整个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