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完美拓扑结构,仿佛有双无形的手在真空涨落中搭建能量提取器。
“是冯·诺依曼探测器!”苏河抓住拍卖场立柱,看着自己的实验记录本上的公式自动重组。金属牌的每个原子都在进行自我复制,其增殖模式完全符合冯·诺依曼提出的自复制自动机理论。当第十一万次观测完成的提示音响起,昴宿七星化作六芒星阵,一道银色光柱贯穿地球与星空,将拍卖场的时空坐标与新成型的卡西米尔装置绑定。
苏河在被量子流吞噬前,终于明白金属牌的真正用途——它既是高等文明的信息载体,也是启动宇宙级工程的密钥。而人类,不过是这场跨越星系实验中的触发开关。
2. 碳定年的观察者效应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地下室里,考古学家陆川的手在剧烈颤抖,手中的碳定年检测仪发出刺耳的蜂鸣。显示屏上,从东南亚古墓出土的竹简^{14}c衰变分支比赫然显示为br = 1.1\%,这个数值比理论值整整偏离了三个数量级。更诡异的是,当他将数据上传至全球考古数据库,系统竟自动关联出2023年轰动一时的“刻符事件”——当时,一块现代钢板上突然浮现出未知古代文字,而钢板的碳定年结果同样出现了异常波动。
“这不可能只是巧合。”陆川喃喃自语,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调出当年的新闻报道,发现刻符事件发生的同一时刻,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震荡,虚拟货币泡沫在短短几分钟内彻底破裂。而此刻,检测仪显示的1.1\%分支分数,竟与经济学家预测的平行时空金融泡沫破裂临界阈值完全一致。
消息很快传到了量子物理实验室。物理学家林薇盯着实时更新的碳定年数据,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碳定年不再是单纯的时间测量工具,它正在成为观测平行时空的窗口!”她的声音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回荡在每个专家的耳畔,“^{14}c衰变的异常,本质上是不同时空的量子态叠加导致的观察者效应。”
就在众人震惊之际,全球所有碳定年实验室的检测仪同时发出警报。陆川看着手中的竹简,惊恐地发现上面的文字正在发生变化,原本古朴的刻痕逐渐扭曲成现代金融代码的形态。而此刻的华尔街,股票交易系统突然陷入混乱,所有电子屏幕上都闪烁着“1.1%”的红色数字,仿佛平行时空的金融灾难正在向现实世界渗透。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陆川望着重新恢复正常的检测仪,却知道一切都已改变。碳定年数据不再是过去的倒影,而是连接无数平行时空的量子纽带,而那个异常的1.1\%分支分数,或许正是打开某个未知命运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