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260

将乙二醇浓度从60%提升到75%,才勉强让车队完成演习,但这种违背标准的操作,就像在装甲心脏里埋了颗定时炸弹。

深夜的办公室,一盏钨丝灯在寒风中摇晃。陆明远将从故障坦克上提取的冷却液样本滴在载玻片上,显微镜下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缩:原本清澈的液体里悬浮着不明黑色颗粒,在电子束照射下,这些颗粒竟呈现出规则的晶体结构。^7^6′k·a.n·s^h_u_.¢c_o?m¢他颤抖着拿起光谱分析仪,屏幕上跳出的成分数据让后背瞬间发凉——样本中检测到了微量的铊元素,这种重金属会在高温下加速金属腐蚀,而维修手册里对此只字未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留了后手。"陆明远握紧拳头砸在桌上。窗外,哨兵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他迅速将数据拷贝进铁皮保险箱。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撤离前苏联专家反复强调"必须严格按照手册操作",原来所谓的技术援助,不过是让中国军工永远卡在依赖的枷锁里。

三天后,绝密会议在基地地下掩体召开。司令员王剑锋的烟斗在地图前明灭,墙上的红旗与红星标志在烛光中微微晃动。"同志们,最新情报显示,苏联在撤回专家时,对至少17个关键技术节点动了手脚。"他的目光扫过参会的技术骨干,"包括导弹陀螺仪的校准参数、坦克变速箱的齿轮比...甚至我们引以为傲的冷却液配方。"

陆明远举起手中的检测报告:"司令员,我在t-54的冷却液里发现了人为添加的腐蚀剂。更可怕的是,这些杂质的反应特性会随着环境温度变化,现在是加速腐蚀,保不准哪天就会引发爆炸。"会议室陷入死寂,有人倒抽冷气,有人默默握紧钢笔。

散会后,陆明远被王剑锋单独留下。老将军递来一杯浓茶,茶叶在杯底打着旋:"小陆,组织决定成立自主研发小组,从零开始攻克冷却系统。这可能是条布满荆棘的路,但我们别无选择。"窗外传来坦克启动的轰鸣声,声音嘶哑得像是一头病入膏肓的巨兽。

研发工作比想象中更艰难。没有了苏联的技术支持,团队连基础材料的配比都要反复试错。某个深夜,陆明远在实验室里连续奋战36小时后,突然盯着烧杯里沸腾的冷却液愣住——当他将配方中的乙二醇替换成国产丙二醇,并加入自主研发的缓蚀剂时,样本的耐温性能竟超越了苏制标准。

"我们成功了!"他的喊声惊醒了趴在桌上小憩的同事。晨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洒进来,照在新绘制的图纸上,那些用中文书写的公式,终于摆脱了俄文注解的阴影。

但这场胜利并未带来真正的安心。一年后,当新型冷却系统在实车测试中表现优异时,陆明远在某次偶然的检测中,发现旧型号苏制坦克的变速箱里,暗藏着与冷却液腐蚀剂成分相似的合金涂层。这让他后背发凉——苏联人留下的技术陷阱,远比他们想象的更深。

多年后,当林语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破解冷却液污染之谜时,她在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了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扉页上,陆明远用钢笔写着:"所谓援助,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唯有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挺直脊梁。"而此刻,在某个尘封的苏联档案馆里,标着"新疆项目技术干预记录"的卷宗,仍在静静等待被世人揭开的那一天。

第三章:沙海中的致命缺陷

1963年夏,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表温度突破65c。

三辆t-54坦克组成的侦察小队在沙丘间缓缓移动,履带碾过滚烫的沙粒,扬起的热浪扭曲了远处的地平线。车长李卫国抹了把额头的汗,汗珠还没滴落就蒸发成盐渍。仪表盘上,冷却液温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红色警报灯开始闪烁。

"发动机过热!"驾驶员的声音带着颤抖,"散热器完全不工作了!"

李卫国掀开观察窗,滚烫的空气瞬间涌进舱内。他探出头,看到散热器表面覆盖着一层细密的沙尘,像给钢铁巨兽戴上了窒息的面罩。这些沙尘并非普通颗粒,而是塔克拉玛干特有的高硬度石英砂,在高温下与金属摩擦,正逐渐磨穿散热鳍片。

"这不对劲。"李卫国攥紧拳头。去年苏联专家交付这批坦克时,曾信誓旦旦地保证散热系统经过"沙漠环境优化"。可眼前的状况,分明是连最基本的防尘设计都没做——散热器进气口没有滤网,散热鳍片间距过密,沙尘一旦附着就难以排出。更诡异的是,冷却液管道使用的竟是不耐高温的普通橡胶材质,在60c以上就会加速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