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298

胞功能。

线粒体测序结果让整个实验室陷入死寂。正常人类线粒体的突变率约为10^{-8}-10^{-7}/bp/yr,而这些干细胞的μ=2.7x10^{-8}/bp/yr——看似微小的数值差异,却意味着其基因变异速度是人类的数倍,且变异方向呈现出明确的目的性。“这不是自然进化,”林微的声音带着震颤,“这些线粒体在主动改写生物代谢模式,就像......像被预设了程序的基因武器。”

量子计算机突然自动调取明代医案古籍,16世纪江南地区爆发的“蓝血症”记录在全息屏上闪烁。患者皮肤泛着诡异的晶体光泽,最终因呼吸衰竭而亡,其症状与呼吸协议初期感染特征完全吻合。更惊人的是,医案旁的批注用朱砂写着:“此乃天人之疾,非药石可医。”

培养舱中的干细胞开始释放淡紫色雾气,在空中凝结成16世纪遣明使团登岸的场景。林微透过量子残影,看见身着和服的使者们手腕处浮现出蓝色纹路,与她在船旗光子晶体中发现的纳米刻痕如出一辙。当使团成员与明朝官员握手时,接触部位的皮肤瞬间晶化,仿佛在进行某种基因传递仪式。

“他们是活体载体,更是基因播种机。”林微将干细胞基因序列与a半人马座行星的大气成分对比,发现前者完全适配后者的生态环境。这意味着一旦呼吸协议完全生效,被改造的地球将成为外星生命的完美殖民地,而人类不过是这场星际殖民计划中的“基因肥料”。

突然,所有监测设备发出尖锐的蜂鸣。干细胞的基因链开始疯狂重组,原本稳定的双螺旋结构分解成无数量子比特,在空中组成新的编码序列。量子计算机解析出的结果让所有人血液凝固——那是一串指令,指示地球生物将自身改造成能量矩阵,为即将抵达的外星舰队提供跃迁能源。

林微的通讯器在此时震动,加密邮件来自某个未被标记的深空坐标。附件中的基因图谱显示,人类基因组中竟隐藏着1.2%的外星基因片段,这些沉默基因自智人时代便存在,每隔千年会因特定星象激活。邮件正文只有一行冰冷的文字:“你们不过是我们基因实验的第37代样本。”

窗外,城市的夜空被量子信号染成诡异的靛蓝色,东海方向传来沉闷的能量共鸣。林微看着培养舱中即将完成基因蜕变的干细胞,终于明白明代人用光子晶体、呼吸协议和星际通讯织就的庞大棋局——人类自以为在对抗外星入侵,却从未意识到,自己的基因深处,早已埋下了文明毁灭的种子。

第十五章:新航时代

当呼吸协议危机解除,人类文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折点。光子晶体技术从深海沉船的秘密,一跃成为打开星际大门的钥匙。重构后的晶体阵列不仅逆转了地球大气危机,更释放出足以扭曲时空的能量,将爱因斯坦的曲率航行理论从公式变为现实。

在国际空间站的观测窗内,第一艘搭载光子晶体引擎的星舰“郑和号”正在进行试飞。舰体表面的六边形晶格与东海深处的晶体阵列产生共振,在空间中撕开一道幽蓝的裂缝。当引擎启动的瞬间,整个地球的夜空都被量子辐射染成梦幻般的紫色,围观人群的惊叹声与古老的航海号角声仿佛在此刻重叠。

林微站在宁波港遗址的考古现场,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掠过她的脸颊。量子探测器突然发出尖锐的蜂鸣,地下三米处的土壤中,某种与八幡船旗同源的量子印记正在苏醒。挖掘工作持续了整整三天,当第二面船旗的残片重见天日时,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面旗帜上的光子晶体纹路,竟组成了完整的银河系星图。

“这不是普通的遗物。”林微将船旗接入量子计算机,星图在全息投影中徐徐展开。每颗星辰都标注着特殊的量子坐标,而银河系悬臂的交汇处,赫然标着“人类新家园”的字样。更令人震惊的是,船旗边缘的日文批注显示,这面旗帜是16世纪遣明使团为未来星际航行准备的“导航密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a半人马座的归航信号仍在持续传来。外星文明分享的科技资料中,光子晶体的应用远超人类想象:它不仅能驱动星舰进行超光速航行,还能在异星球重构大气环境,甚至改写生物基因。但这些技术的核心,都指向一个关键要素——人类必须解开明代遗留的所有量子密码。

在故宫博物院的密室中,林微团队发现了明代皇家档案馆的量子备份。永乐年间的航海日志、万历皇帝的星象手记,甚至郑和船队的船员基因图谱,都被加密存储在微型光子晶体中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