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馆的顶灯突然明暗闪烁,远处传来警卫室对讲机的杂音。李教授的手机在寂静中突兀地响起,来电显示是南京博物院。“什么?明孝陵地宫今早发现异常磁场?”他的声音不自觉拔高,“和万历三十九年的墓志铭有关?”
话音未落,罗盘突然发出蜂鸣,指针开始逆时针飞转。杰克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影子在墙上扭曲变形,竟与星图中某个张牙舞爪的神兽轮廓重叠。而汉斯死死按住罗盘,金属表面的温度烫得他掌心生疼,那些星辰纹路正渗出暗红的液体,在灯光下宛如凝固的血。
“他们来了。”李教授突然低声说。走廊尽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混着电子锁解锁的滴滴声。他迅速将星图塞进保险箱,却在关门的瞬间愣住——保险箱内壁的暗格里,静静躺着半块青铜碎片,上面的云雷纹与罗盘底座的纹路严丝合缝。
神秘之门的召唤
秋风裹挟着梧桐叶掠过南京博物院的琉璃瓦,汉斯、杰克与李教授的皮鞋叩击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三人站在明代占星仪器展区前,玻璃展柜里陈列着青铜浑象、圭表与星晷,在暖黄的灯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
“这些都是万历年间钦天监的遗物。”李教授戴着白手套,轻轻擦拭展柜玻璃,“虽然造型各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都遵循着相同的星象逻辑。”
汉斯将脸凑近一台锈迹斑斑的青铜浑象,仪器表面的二十八宿星官图与罗盘上的符号如出一辙。他的呼吸在玻璃上凝成白雾,“你看,这浑象上的月相刻度,和我们罗盘边缘的微型凹槽完全对应周期规律。”
杰克绕着展柜踱步,目光突然被角落的一台石制星晷吸引。晷面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篆文,在某条晷针下方,一行小字被灰尘覆盖。“教授,这里有字!”他兴奋地招呼两人。
李教授戴上老花镜,用软毛刷小心翼翼地清理灰尘,当字迹逐渐显露时,他的声音不自觉地颤抖起来:“这是古篆文,翻译过来是……‘冬至之月,连接天地,开启神秘之门’。”
汉斯立刻掏出罗盘,将其放置在星晷旁。奇异的一幕发生了——原本不停颤动的罗盘指针,此刻竟缓缓转向星晷上刻字的方位,金属表面的星纹开始发出幽蓝的光。三人屏住呼吸,看着罗盘与星晷仿佛产生了某种共鸣,周围的空气泛起涟漪,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
“这不是巧合。”汉斯低声说,“‘神秘之门’一定和万历三十九年冬至的天象有关。但门在哪里?又如何开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这时,博物馆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应急灯在黑暗中亮起诡异的红光。展柜里的占星仪器在红光下显得狰狞可怖,罗盘的蓝光却愈发强烈,照亮了墙面。杰克惊恐地指着墙上的投影——罗盘与星晷的影子重叠,竟组成了一把钥匙的形状。
黑暗中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李教授迅速掏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光束中出现了三个戴着兜帽的人影。“把罗盘交出来。”为首的人声音沙哑,手中的匕首泛着寒光。
汉斯将罗盘护在身后,与杰克、李教授背靠背站成一圈。千钧一发之际,他突然想起星晷上的刻字,心中一动,举起罗盘对准天花板上的应急灯。奇迹发生了——罗盘的蓝光与应急灯的红光交织,在地面投射出一个发光的星图,图中央赫然标着一个地点: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走!”李教授大喊一声,三人趁歹徒愣神的瞬间,冲破展厅侧门。外面的秋雨劈头盖脸地浇下来,他们顾不上躲避,拦了辆出租车直奔紫金山。而在他们身后,博物馆里的那行古篆文字正逐渐褪去,仿佛从未存在过,只留下空荡荡的展柜,在风雨中诉说着被尘封的秘密。
跨洋谜踪
“这行字很关键,它似乎暗示着在万历三十九年冬至,通过观测月亮,能够打开某种神秘的力量或者通往某个神秘的地方。”汉斯的指尖重重叩在星晷照片上,放大的“开启神秘之门”四字在电脑屏幕上泛着朱砂红。工作室的台灯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与罗盘表面流转的蓝光交织成诡谲的图案。
杰克挠了挠头,金属安全帽在他背包上磕碰出轻响:“可这和我们在阿姆斯特丹运河底发现的罗盘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明朝的时候,有什么人把这个罗盘带到了荷兰?”他忽然想起打捞那天,罗盘从淤泥中浮现时,金属表面凝结的幽蓝水珠,仿佛是跨越时空的眼泪。
李教授推了推金丝眼镜,电脑屏光照亮他紧蹙的眉峰。这位明史专家的鼠标在《荷兰东印度公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