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裹挟着咸腥湿气,苏砚蜷缩在渔船甲板下,怀中的钨钢齿轮仍在微微发烫。手机屏幕亮起时,他几乎条件反射般握紧脉冲枪——这是从黑衣人手中缴获的武器,此刻正指向突然出现在船舷边的黑影。
“别冲动,苏工。”沙哑的女声穿透夜色,头戴斗笠的女人掀开黑袍,露出脖颈处的云雷纹刺青,与齿轮上的纹路如出一辙。?萝′?拉$小,说D ¢a追|?最??o新|{1章£¥节?tμ她摊开泛黄的族谱,烛光下,“万历七年工部员外郎孙承宗”的字样赫然在目,“我们是天工会,张居正改革遗脉,世代守护《卷十一》的真正秘密。”
苏砚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女人身后,十几个蒙着面的身影从阴影中浮现,他们手中的冷兵器在月光下泛着蓝光,刃口竟刻着与钨钢齿轮相同的微量元素符号。“三天前袭击研究所的,不是我们。”女人将族谱塞进他手中,“是‘齿轮同盟’,那个妄图用《卷十一》技术制造战争机器的跨国军工集团。”
船舱内,天工会首领陈玄策解开缠着绷带的手臂,皮肤上的机械义肢闪烁着诡异的金属光泽:“看到这枚义肢了吗?”他驱动关节,义肢竟变形为精密卡尺,“三百年前,我的先祖用《卷十一》记载的‘天工八法’,打造出能测量发丝万分之一的器具。你们觉得不可思议的±0.0036毫米公差,不过是明代工匠的基本功。”
苏砚的目光扫过船舱内陈列的古籍残页,其中一本《铸械要略》上,详细记载着“水浮法校准”工艺:将齿轮置于盛满水银的铜盆,通过观察水面波纹调整齿距;“磁石感应”则利用天然磁石与金属的斥力,实现微米级的打磨。更惊人的是,书中配图显示,明代工坊竟懂得利用地磁场偏转,制造出原始的“磁力加工台”。
“但《卷十一》真正的价值,不是这些技术。”陈玄策突然压低声音,船外传来直升机的轰鸣,“是‘临界转速’的终极秘密——当机械达到某个特定频率,就能撕开时空的缝隙。张居正当年筹划的‘神机营’,目标不是打造兵器,而是...”话音未落,船舱顶棚轰然炸裂,燃烧弹如雨般坠落。
“齿轮同盟的人追来了!”天工会成员举起步枪还击,苏砚却注意到对方战术头盔上的标志——与他在研究所黑衣人身上看到的徽章不同,这些雇佣兵的装备刻着英文缩写“aei”,正是全球最大的军工企业“北极星引擎工业”。更诡异的是,他们发射的子弹击中船体后,竟渗出银白色黏液,迅速腐蚀着钢铁。
逃亡途中,苏砚在陈玄策的书房发现了关键线索。一本1943年的日记里,详细记录着aei前身与日本关东军的交易:“满洲第731部队提供活体实验数据,换取《卷十一》中关于‘共振杀人’的技术...”他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原来aei早已通过战争掠夺,掌握了《卷十一》的部分邪典。
深夜的废弃船厂,苏砚将钨钢齿轮接入临时搭建的电磁装置。示波器疯狂跳动的曲线显示,当齿轮转速达到每分钟1200转时,周围的电子设备开始出现时空错乱现象——时钟倒转、影像重叠。而这,还远远未触及0.0036毫米公差对应的临界转速。
“他们来了。”陈玄策突然将苏砚推进暗格,自己举起自制的磁暴手雷冲向厂门。爆炸声中,苏砚听见aei指挥官的怒吼:“不惜一切代价拿到齿轮!nasa的深空探测计划,就差这个‘时空锚点’!”透过门缝,他看见对方展示的机密文件,上面赫然印着“利用明代共振技术,突破光速限制”的字样。
暗格里,苏砚发现了天工会代代相传的青铜罗盘。指针疯狂旋转后,最终指向辽东半岛某处——那里,正是《卷十一》记载的“神机中枢”遗址。而罗盘背面,用朱砂写着张居正的临终遗言:“器利则祸兴,慎之,慎之。”当他握紧罗盘冲出暗格时,却发现陈玄策倒在血泊中,手中紧攥着半张图纸,上面画着与钨钢齿轮完美契合的“时空齿轮组”。
aei的探照灯扫过废墟,苏砚在阴影中狂奔。他知道,自己不仅要守护明代工匠的智慧结晶,更要阻止一场足以毁灭世界的技术灾难——而这场跨越四百年的博弈,才刚刚进入白热化阶段。
三、密码破译
辽东重工研究所的地下密室里,红色应急灯在墙面上投下摇晃的阴影。苏砚将明代《卷十一》残页的全息投影与18世纪瓦特蒸汽机图纸重叠,呼吸在防护面罩里凝成白雾。当钨钢齿轮的3d模型嵌入虚拟界面时,所有线条突然自动重组,形成一个完美的拓扑结构——明代“瓦特离心机”的扇叶排列方式,竟与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