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554

漆瞬间发出细微的滋滋声,树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固,在引线表面结成坚韧的外壳,宛如给时间套上一层精密的枷锁。

\"这次是给泉州港的福船装信火。\"陈砚之头也不抬,竹枝在引线上来回游走,将每一处缝隙都填得严丝合缝,\"倭寇的战船配有西洋火铳,我们得让信火在涨潮时准时炸开。\"他的声音混着漆香在工坊里回荡,惊起梁上栖息的夜枭,扑棱棱的振翅声撞碎了窗外的虫鸣。

阿青蹲在一旁,捧着《崇祯历书》的手微微发抖。泛黄的纸页间,用朱砂标注的潮汐时刻在烛光下忽明忽暗,那些歪斜的批注里藏着陈家七代人的心血。\"师傅,卯时三刻涨潮,可倭寇的船队......\"少年话音未落,便被陈砚之截断:\"他们的火铳能打穿甲板,却打不破天道运行的时辰。\"

竹尺在引线上来回丈量,刻度与《崇祯历书》的记载分毫不差。陈砚之的瞳孔映着跳跃的烛火,仿佛在进行某种神秘的仪式。每一次测量、每一道漆痕,都是在与时间对话——福州漆树的天然硝化纤维、阴阳潭潮汐校准的麻丝、火山硫磺调配的漆液,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此刻正被编织成扭转战局的密钥。

\"记住,水文校准法的精髓在于顺应。\"陈砚之突然开口,竹尺重重拍在青石板上,惊得阿青浑身一颤,\"倭寇以为有了西洋火器就能横行无忌,却不知闽江的潮水、漆树的汁液,早在百年前就刻好了他们的败局。\"他的手指抚过墙上悬挂的《崇祯历书》,古旧的纸页在穿堂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闽江的浪涛。′x-i\n_t/i·a!n~x`i?x_s-..c_o!m?

工坊外传来更夫打梆子的声响,已是丑时三刻。陈砚之将最后一根引线浸入特制的蜡油,看着油面泛起细密的涟漪。这些经过三重校准的信火装置,燃烧速度误差不超过0.3秒,足以让福船在倭寇火铳射程外,借着涨潮之势发动致命一击。

\"把这批信火连夜送往泉州。\"陈砚之将木箱推到阿青面前,箱盖上用金漆绘制的星宿图在烛光下熠熠生辉,\"告诉王总兵,当潮水漫过第三根石柱时,便是点火的最佳时机。\"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浓稠的夜色,\"倭寇的战船再坚固,也挡不住顺应天时的怒火。\"

阿青背起木箱正要离开,却被陈砚之叫住。老人从怀中掏出半片干枯的漆树叶片,郑重地塞进少年手中:\"遇到紧急情况,把叶片碾碎混入引信。\"叶片上暗金色的纹路在烛光下流转,仿佛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这是陈家最后的底牌,能让燃烧速度再精准三分。\"

当阿青的脚步声消失在夜色中,陈砚之独自坐在工坊里。油灯的火苗渐渐微弱,墙上《崇祯历书》的影子却越拉越长。他望着手中残留的漆液,仿佛看见泉州港即将上演的海战——福船的信火在涨潮时准时炸开,倭寇的战船在精准如天道的烈焰中化为灰烬。而这一切,都始于阴阳潭边的一棵老漆树,和一个传承百年的计时秘法。

潮信如令

泉州港的石板路被烈日烤得发烫,咸腥海风裹挟着船坞的桐油味扑面而来。陈砚之混在赤膊的搬运工队伍里,粗布短衫浸透汗水,肩膀上扛着的木箱却纹丝不动——箱中藏着的信火装置,是用百年漆树芯材与阴阳潭水文校准的麻丝制成,此刻正安静地躺在防潮蜡油里,等待着宿命时刻。

\"都手脚麻利些!倭寇的船队已过澎湖列岛!\"码头监工的铜锣声穿透喧闹。陈砚之趁着人群推搡,将木箱顺着跳板滑入福船底舱。舱内弥漫着陈米与海盐的气息,他弯腰时,后腰的《崇祯历书》硌得生疼——那本抄满批注的古籍,此刻正贴着心跳的位置微微发烫。

脚步声由远及近,陈砚之迅速隐入货堆阴影。总兵王士琦身着锁子甲的身影出现在舱口,腰间佩刀的鎏金吞口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可是陈师傅?\"王士琦展开密信,烛火映得末尾八字暗红如血:阴阳调时,漆火应潮。

陈砚之从阴影中走出,伸手探入木箱夹层,取出用油纸包裹的引信。百年漆树制成的引信表面泛着琥珀光泽,麻丝上细密的孔隙在烛光下若隐若现,那是经过阴阳潭三日潮汐校准的印记。\"卯时三刻,潮水漫过第三根石兽足趾。\"他用刀尖轻点引信,\"届时点燃此处,误差不会超过半息。\"

王士琦的瞳孔骤然收缩。窗外突然传来尖锐的海螺号声,一名亲兵跌跌撞撞冲入:\"报!倭寇战船已现桅杆!\"陈砚之望向舷窗外的海面,暮色中,数十艘挂着黑幡的战船正乘着退潮逼近,船首的铁炮在夕阳下泛着凶光。

\"传令下去,所有船只锚定,不得妄动!\"王士琦将密信凑近烛火,纸页蜷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