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649

何况冰块在高温下融化极快。但陈九斤坚持己见,带着士兵们连夜凿冰,将碎冰填入特制的双层水箱。

第二次试射在清晨进行。当第一发子弹呼啸而出时,铜管表面结起一层薄薄的霜。士兵们发出一阵欢呼,但很快,欢呼声就被冰块融化的滴答声打断。随着射击次数增加,融化的冰水顺着铜管流下,不仅浸湿了火药,还在沙地上汇成小小的水洼。

\"不行!冰块融化太快,反而弄湿了弹药!\"阿虎皱着眉头。

陈九斤蹲下身,用手指蘸起地上的冰水。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月牙泉的惨败,想起战友们被沸腾的蒸汽灼伤的惨状。每一次改进,都伴随着新的问题,就像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死结。

\"百户,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老匠人突然开口,\"佛郎机人的水冷术是为海战设计,我们为何一定要执着于水?\"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陈九斤心头的迷雾。他猛地站起身,冲向堆满图纸的案桌。烛光下,他疯狂地涂涂改改,将那些精巧的螺旋铜管全部划去,重新勾勒出一套前所未有的风冷系统——在枪管外焊接螺旋状的散热片,利用海风带走热量。

\"就像风车!\"他兴奋地向众人解释,\"海风越大,散热越快!\"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散热片的角度如何设计才能最大化利用风力?怎样防止沙尘堵塞散热间隙?陈九斤带着工匠和士兵们日夜试验,有时为了调整一个角度,就要反复试射上百次。

一个月后的清晨,当第一支风冷火铳在海滩上成功试射时,陈九斤的眼睛湿润了。火铳连续发射十发,枪管始终保持着可握持的温度,海风掠过散热片的声音,如同奏响胜利的乐章。

\"百户,成功了!\"阿虎激动地抱住他。

陈九斤抚摸着火铳上粗糙的散热片,金属表面还带着工匠们掌心的温度。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改良,更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那些失败的尝试、灼伤的手掌、浸湿的图纸,最终都化作了守护这片土地的力量。

夕阳西下,海风卷起陈九斤的披风。他望着远处的海面,那里,新的挑战或许正在酝酿。但此刻,他手中的火铳不再是照搬西洋的精巧玩具,而是真正扎根于大明土地的利器——就像岸边的礁石,历经无数风浪,却依然屹立不倒。

地脉匠心

泉州卫的秋夜浸在咸涩的海雾里,陈九斤蜷缩在工坊角落,案头摊满揉皱的图纸。烛光在螺旋铜管的草图上明明灭灭,映得他眼下的青黑愈发浓重。第七次改良的水冷装置模型就摆在手边,可拆卸的冷凝管还缠着未干的蜡封,却在试射时因接口漏水引发了火药受潮。

\"百户,歇了吧。\"阿虎抱着新打的铁砧进来,少年胳膊上还留着锻造时的烫伤,\"您都三日没合眼了。\"

陈九斤没应声,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佛郎机图纸边缘那行被朱砂反复描摹的\"此器唯适湿润之地\",此刻像无数根钢针扎进眼底。他想起白日里工部来人的冷笑:\"连个水冷装置都改不好,不如送回京城重新研习。\"

更漏声滴答作响,工坊外突然传来铁器相击的钝响。陈九斤循声望去,只见老匠人王铁匠正赤着膀子打锄头,火星在夜色中迸溅如流萤。他走过去时,老人正好将烧红的锄头浸入水桶,腾起的白雾裹着铁锈味扑面而来。

\"睡不着?\"王铁匠擦了把汗,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锄头的弧度,\"打了四十年铁器,最明白一个理——再好的刃口,不对准地脉也是白费。\"他突然将锄头重重杵在地上,\"就说这锄头,沙地要用宽刃,黏土得换窄锄,盐碱地......\"

\"火器再精巧,也得接地气。就像咱们打锄头,得看土地的性子。\"老人的话像惊雷劈开混沌。陈九斤盯着锄头与地面接触的角度,突然想起蓟州卫的荒漠里,他们曾用流沙给火铳降温;泉州湾的礁石滩上,倭寇的焙烙玉是借着海风蔓延。那些失败的改良,不正是因为总想用一套法子应对所有土地?

他猛地转身跑回工坊,抓起图纸时带翻了墨砚,黑汁在\"水冷系统\"四字上晕染开来。阿虎被声响惊动,只见自家百户像疯了般在图纸上涂画,嘴里喃喃念着:\"海风、潮汐、温差......\"烛光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随着激烈的动作不断扭曲,却比先前任何时候都要鲜活。

三日后的演武场上,陈九斤推出了截然不同的装置。火铳枪管外不再是精巧的螺旋铜管,而是焊接着层层叠叠的弧形铁片,状如张开的鱼鳃。\"这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