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你带着显影剂去军器局;戚先生,查李崇山近三月的调防记录;崔译官,联络济州岛的眼线。"他握紧腰间佩刀,刀鞘上的麒麟纹硌得掌心生疼,"孔天禄既然想玩,我们就陪他玩场大的。"
子夜时分,孔氏商船的玄色灯笼在雪幕中明灭如鬼火。孔天禄站在船头,望着釜山港方向闪烁的探照灯,突然将玉佩抛向浪涛。玉坠入海的瞬间,他转头对管家狞笑:"告诉那些暗桩,朱载堃今晚若出卫所,就让他永远留在雪地里。"
寒风裹挟着血腥掠过甲板。朱载堃的黑马踏碎冰面疾驰而来,身后跟着二十名锦衣卫。他怀中揣着用鲸油显影的密信,信上"沙门岛交接,李崇山亲启"的字迹仿佛在发烫。当孔氏商队的伏兵从礁石后窜出时,他拔刀指向天空,信号火箭划破雪夜,照亮海面上突然出现的明军战船——那是戚家军旧部的旗号。
孔天禄望着远处火光中朱载堃的身影,终于明白自己低估了对手。他嘶吼着抽出倭刀,却见崔知夏带着义禁府密探从后舱杀出,托马斯的蒸馏器里,提纯的鲸油正泼向堆放火药的木箱。爆炸声响彻夜空时,孔天禄最后看到的,是朱载堃手中高举的双色货单,红痕里的罪证在火光中清晰如血。
锈刃悲歌
登州水师帅帐内,牛油烛在穿堂风里明明灭灭,将李崇山脸上的沟壑照得忽深忽浅。他捏着密信的指节泛白,羊皮纸上"纹银五万两,另有佛郎机铳十门"的字迹刺得眼眶生疼。案头摊开的水师账册边角卷起,最新一页记着"战船漏水十三艘,火炮哑火率达七成",墨迹被茶水晕染得模糊不清。
海风裹着咸腥灌进帐内,吹得悬挂的"精忠报国"锦旗猎猎作响。李崇山起身踱步,铁甲靴踏过青砖,发出沉闷的"咔咔"声——那是鞋底垫着的破棉絮在作响。三年前,他亲手将戚家军留下的虎蹲炮沉入海底,只因锈蚀的炮管根本承受不住火药的冲击。
"大人,朝鲜义禁府的人求见。"亲兵的通报惊碎了帐内死寂。李崇山迅速将密信塞进《武经总要》,书页间夹着的枯叶簌簌飘落——那是去年清明,他在威海卫阵亡将士墓前捡的。
玄色斗篷扫过帐帘,为首的朝鲜使者摘下竹笠,露出左耳后三朵樱花刺青。李崇山瞳孔骤缩——这分明是对马岛宗氏的标记。"李大人别来无恙,"使者开口竟是流利官话,指尖把玩着鎏金烟杆,"孔家公子托我带句话:腊月十五的货船,还望您高抬贵手。"
帅帐外传来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李崇山透过帐缝望去,值夜的士兵裹着补丁摞补丁的棉甲,正围着快要熄灭的火堆瑟瑟发抖。上个月,三个新兵因饥寒交迫死在巡防船上,尸体被海浪卷走时,身上还穿着露出棉絮的破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孔家承诺的饷银,何时到账?"李崇山握紧腰间玉带——那是十年前获封参将时的御赐之物,如今已黯淡无光。使者轻笑,烟杆磕在青铜火盆上:"只要大人放行这批火器,宗氏船队明日就将白银送到沙门岛。"
帐内突然陷入死寂。李崇山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他跪在户部衙门前求饷,却被侍卫当成叫花子驱赶。而此刻案头密信上的数字,足够给每艘战船换上新帆,足够让将士们吃上饱饭,足够让锈蚀的火炮重新轰鸣。
"告诉孔天禄,"他的声音沙哑如锈,"这次必须先验货。"使者起身行礼,斗篷下摆扫过地上的水师名册,某页被掀起的角上,密密麻麻的"病故"二字在烛光下格外刺眼。
待朝鲜人离开,李崇山踉跄着扶住帅案。墙上戚继光的画像依旧目光如炬,而他镜中的倒影早已两鬓斑白。夜风卷起帐角,露出藏在箱底的半卷《纪效新书》,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张字条,是去年战死的亲弟弟临终前写的:"哥,弟兄们都饿......"
三更梆子响过,李崇山提着酒壶走向军械库。月光下,排列整齐的火炮蒙着厚厚的蛛网,炮口黑洞洞地指向天空,仿佛在无声控诉。他用袖口擦拭某尊佛郎机铳,铁锈簌簌落在手背,突然想起密信里提到的"全新火器"。如果有了那些......
"大人?"巡夜的小校怯生生开口,"王三儿他们又在说......说能不能发件棉衣。"李崇山灌下一口烈酒,辛辣灼烧着喉管:"告诉他们,等过了这阵子......"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看见小校脚上露着脚趾的草鞋,与自己靴底的破棉絮如出一辙。
回帐途中,他路过将士营房。透过窗纸,传来断断续续的哼唱:"月儿弯弯照海疆,将军百战守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