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朝鲜紫陶土铸造的佛郎机铳数量、通过鲸油密写传递的情报内容,甚至还有朝中官员收受的贿赂明细。这些本该被付之一炬的罪证,如今被她用特殊药剂处理后,静静地躺在防潮箱中,等待着某一天重见天日。
\"先生,真的要把这些公之于众吗?\"阿砚看着账簿上的朱批,脸色苍白。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晃动的阴影,映得少年眼底的恐惧格外清晰。崔知夏没有回答,只是取出托马斯神父遗留的手记。泛黄的羊皮纸上,用花体拉丁文写着的\"fides in ignem\"在烛光下微微发亮,旁边还画着复杂的光学装置草图。
夜深了,崔知夏独自坐在窗前。远处的海神庙方向,那盏鲸油灯依然倔强地亮着,像一颗随时可能熄灭的孤星。她想起白天在庙中看到的一幕:几个孩童围着一个走江湖的杂耍艺人,看对方用镜子玩光影把戏,笑得前仰后合。他们不知道,类似的光学原理,曾让无数将士命丧沙场。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寂静。阿砚举着一封密信冲进来,信纸边缘还带着海水的咸腥:\"泉州港传来消息,有人在打捞沉船时发现了刻有樱花纹的玻璃器皿!\"崔知夏的手猛地攥紧窗框,十年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藏在商船夹层里的死亡陷阱,那些用玻璃棱镜制造的迷幻光影,还有松本临死前从牙缝里挤出的狞笑:\"你们以为结束了?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开始...\"
她起身走向书架,取下那个被战火熏黑的蒸馏器。经过十年修复,破损的镜片已经重新拼合,但裂痕依然清晰可见,如同她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当月光穿过三棱镜,在地面投射出破碎的光斑时,崔知夏突然明白了托马斯神父临终前的深意——光从来都不只有明亮的一面,阴影与光明本就一体两面,而真正的勇气,是敢于直面那些被黑暗笼罩的真相。
次日清晨,崔知夏带着阿砚再次来到海神庙。鲸油灯在晨光中熄灭,只留下一缕淡淡的青烟。她将一本新撰写的《雾港纪事》放在供桌上,里面详细记录了从倭寇尸体上的紫陶土,到最终决战的所有细节。庙祝看着她欲言又止,最后只是叹息着摇头:\"姑娘,有些事...还是让它过去吧。\"
崔知夏没有回应,转身走向庙外。海风掀起她的衣摆,露出腰间悬挂的海东青玉佩。那是戚继光在战后赠她的,如今边缘已经被摩挲得温润光滑。她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潮起潮落,总有东西会被冲到岸上来。\"
十年前,被海浪冲上岸的是一具肿胀的倭寇尸体,揭开了惊天阴谋的序幕;十年后,谁又知道会有什么新的秘密,正随着潮汐悄然靠近?但崔知夏不再害怕,因为她知道,只要那盏鲸油灯的微光还在,只要还有人愿意做追寻真相的人,历史的迷雾终将被吹散。
暮色再次降临,崔知夏站在学堂的露台上,看着阿砚带着弟子们在院子里调试新制的光学仪器。少年们的笑声混着海风飘向远方,惊起一群归巢的海鸟。她的目光越过他们,望向海神庙的方向,那里的鲸油灯又将在夜色中亮起,继续诉说着那段被岁月掩埋的往事。而那些被玻璃折射过的人性,那些在火焰中接受审判的罪恶,早已化作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星光,永远警示着后人:在利益与欲望面前,保持清醒,坚守正义,才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对未来最大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