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片,在倭寇的追杀中逃向登州。那三年间,她躲在仵作房的深夜里,对照着神父留下的拉丁文手记,用鲸油和朱砂反复调配显影药剂,在破旧的宣纸上练习光学密写。
此刻,登州港的沙滩上,烫金火印仍在散发焦糊味。崔知夏蹲下身,从尸体指甲缝里挑出暗紫色陶土——这是产自朝鲜庆尚道的特殊材质,三年前她在泉州港的走私船上见过同样的陶片。那时她还不明白,这些陶土为何会出现在倭寇尸体上,直到发现孔天禄书房里的佛郎机铳铸造图。
\"这个标志,属于萨摩藩最精锐的影武者部队。\"戚寒江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年轻将领的甲胄上凝结着盐霜,\"但萨摩藩与朝鲜义禁府素无往来,为何尸体上会有朝鲜陶土?\"
崔知夏没有回答,只是取出随身携带的小瓶,将自制的显影药剂滴在尸体手腕。皮肤下立刻浮现出细密的墨线,组成一串奇怪的符号。她将蒸馏器的棱镜对准符号,在墙面投射出放大十倍的影像——那是用朝鲜谚文书写的坐标,指向登州城外三十里的废弃窑厂。
当夜,崔知夏和戚寒江带领一队精兵潜入窑厂。月光透过残破的窗棂,照在堆积如山的木箱上。撬开其中一个,暗紫色陶土的气息扑面而来,箱内整齐码放着佛郎机铳的炮管零件。更骇人的是,夹层里藏着用鲸油书写的密信,显影后显现出朝中官员与倭寇往来的罪证。
\"原来如此。\"崔知夏握紧蒸馏器,镜片上的裂痕在月光下宛如蛛网,\"他们用朝鲜陶土铸造火器,通过光学密写传递情报,而那个樱花剑锋的标志,不过是用来混淆视听的幌子。\"她想起父亲战死的碧蹄馆之战,明军的火绳枪在雨中集体哑火——那些浸泡着鲸油的引信,恐怕也是这个阴谋的一环。
就在这时,窑厂外突然响起梆子声。崔知夏心头一紧,三年前的记忆再次刺痛神经。泉州港的那个雨夜,也是这样的梆子声响起后,孔天禄的爪牙包围了教堂。她迅速将密信塞进蒸馏器的夹层,对戚寒江喊道:\"快走!他们来了!\"
但已经太晚了。火把照亮了窑厂四周,孔天禄的笑声混着海风传来:\"崔姑娘,别来无恙啊。三年前让你逃了,这次看你往哪跑!\"他身后的倭寇们举着绘有樱花剑锋标志的黑旗,刀刃上泛着冷光。
崔知夏举起蒸馏器,月光穿过三棱镜,在地面投射出巨大的十字光斑。这个曾经见证神父死亡的仪器,此刻成为她唯一的武器。\"你以为用光学就能掌控一切?\"她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但光的审判,从来不会缺席。\"
话音未落,倭寇已持刀冲来。崔知夏转动蒸馏器,光束扫过最近的火把,飞溅的火星点燃了木箱上的鲸油。烈焰瞬间吞没了半个窑厂,火光照亮了孔天禄惊愕的脸。在混乱中,崔知夏看到对方腰间的玉佩——半朵樱花与海东青缠绕的图案,与密信上某位朝中官员的私印一模一样。
这场火拼持续到黎明。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崔知夏站在满地狼藉中,手中的蒸馏器又添了几道裂痕。戚寒江浑身是血地走来,手中举着从倭寇首领身上搜出的密令:\"戊申丑时,里应外合。\"
\"还有三天。\"崔知夏擦拭着镜片上的血迹,三年前神父临终的话在耳畔回响,\"他们要在三天后发动总攻,而登州城的防御图,恐怕早已被他们用光学密写传了出去。\"她望向远处的城墙,那里飘扬的大明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但他们忘了,光既能传递谎言,也能揭露真相。\"
接下来的三天,崔知夏将自己关在仵作房里。她改良蒸馏器的棱镜结构,将其改造成可以投射巨幅影像的装置;用鲸油和松脂调配出新型显影药剂,即使在雨夜也能让密写文字现形。当戚寒江带着查出来的内奸名单来找她时,看到的是满墙用光学投影绘制的海防布防图,以及数十个装着特殊药剂的玻璃瓶。
腊月二十,决战时刻。倭寇船队趁着大雾逼近港口,船头的铜镜在阳光下折射出诡异的光芒。崔知夏站在新建的了望塔顶端,身旁是改造后的巨型蒸馏器。当朝鲜使臣呈上密约时,她转动装置,阳光穿过三棱镜,在密约封口的火漆印上聚焦。
\"助临海君篡位\"的字迹在烈焰中显现的瞬间,整个登州港陷入混乱。孔天禄带着死士强攻城门,却不知他精心准备的火器,早已被戚家军暗中调换了引信。崔知夏将蒸馏器对准倭寇战船,聚焦的光束点燃了船上囤积的日光火油,海面顿时成为一片火海。
在最后的混战中,崔知夏终于直面孔天禄。这个害死托马斯神父的罪魁祸首,此刻却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