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泛着冷光。五日前破解的北斗七星密码图被她反复摩挲,绢布边角已泛起毛边。
\"报!\"一名士兵疾步跑来,\"假情报已按计划泄露,倭寇密探两刻前离开港口。\"
戚继光手握虎符,铠甲在夜色中铮铮作响:\"各营按计划行动,崔姑娘,此次成败全在你手。\"将军的目光扫过甲板上排列整齐的改良光学装置——十二面可旋转的三棱镜被固定在铸铁支架上,镜面边缘缠绕着浸过鲸油的棉线。
崔知夏点头,指尖抚过装置旁的陶制蒸馏器。这是她三昼夜不眠不休的成果:将威尼斯三棱镜与本土青铜镜熔铸,在镜片夹层注入特殊药剂,能自动吸收雾气中的水分。阿砚抱着木箱跑来,箱中装满新制的烟雾弹,外壳用掺了海盐的陶土烧制,一旦引爆,便能制造出持续半个时辰的浓雾。
子时初刻,海面突然泛起诡异的幽蓝光芒。崔知夏立即举起望远镜,雾霭中隐约可见倭寇镜舰的轮廓,船头的巨型黑曜石凹镜正在缓缓转动。\"是信号!\"她低声道,示意身旁的士兵将装置对准光源。
改良后的三棱镜开始高速旋转,镜片折射出的七彩光芒与倭寇的镜光在空中相撞。崔知夏紧盯装置中央的罗盘,磁针在雾气中疯狂颤动——这正是反向破解的关键时刻。当第七次光线折射完成,地面的沙盘上突然显现出荧光标记,精准勾勒出倭寇舰队的阵型与攻击路线。
\"他们要分三路包抄!\"崔知夏将破解的情报递给传令兵,\"通知水师,按b计划迎敌!\"她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沉闷的爆炸声——是明军战船在预定海域投放烟雾弹。白色的浓烟与海雾迅速交融,如同一道巨大的帷幕,将倭寇镜舰笼罩其中。
镜舰上,戴着青铜面具的镜师发出冷笑。他转动手中的星图罗盘,十二面小镜随之调整角度:\"不过是垂死挣扎,雾气反而能增强镜光的散射效果!\"随着他的指令,镜舰的黑曜石凹镜爆发出刺目的蓝光,光束在雾中分裂成无数道细芒,如雨点般射向明军战船。
然而,预想中的爆炸声并未响起。崔知夏看着对方镜光在雾中变得散乱,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她提前在烟雾弹中添加的海藻灰发挥了作用,潮湿的雾气裹挟着碱性粉末,在黑曜石镜片表面迅速凝结出水珠。那些号称能穿透五里迷雾的光学武器,此刻如同蒙尘的铜镜,威力锐减。
\"反击!\"戚继光的怒吼响彻海面。明军战船突然从浓雾中冲出,船头的火炮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崔知夏带领的光学小队则启动第二阶段计划——他们将缴获的倭寇镜片反向安装,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将对方的镜光原路返回。
激烈的海战中,崔知夏在甲板上冷静指挥。她注意到镜师旗舰的异动,那艘船上的巨型镜阵正在重新排列,显然准备发动更强大的攻击。\"阿砚,准备荧光弹!\"她大声下令,\"我们要在雾中制造假目标!\"
少年迅速将特制的弹药填入发射器。当荧光弹在空中炸开,无数闪烁的光点在雾中形成虚假的战船轮廓。镜师果然中计,镜舰的攻击纷纷射向幻影,而真正的明军战船则借着浓雾掩护,悄悄靠近敌舰侧翼。
关键时刻,崔知夏发现镜师旗舰的镜面校准出现偏差。她立即调整光学装置,将十二面三棱镜组成特殊的阵列。当月光穿过镜片,一道聚焦的强光如利剑般射向对方的镜面枢纽。\"轰!\"一声巨响,镜师旗舰的巨型凹镜炸裂成无数碎片,迸溅的黑曜石划破夜空,宛如一场黑色的流星雨。
镜师见状,恼羞成怒地启动了备用镜阵。然而,崔知夏早有准备。她示意士兵将鱼油泼洒在海面,然后用火铳点燃。熊熊大火瞬间吞噬了大片浓雾,高温产生的水蒸气与烟雾混合,形成了更复杂的光学环境。倭寇的镜光在混乱的光线中彻底失去准头,反而误伤了己方战船。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戚继光亲自率领敢死队登上镜师旗舰,双方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崔知夏带着光学小队紧随其后,手中的蒸馏器改装成了近战武器,三棱镜折射的光线晃得倭寇睁不开眼。当她终于在甲板上直面镜师时,对方正疯狂地转动着最后的镜面装置。
\"你以为这样就能赢?\"镜师的声音从面具后传来,带着压抑的愤怒,\"《永乐大典》的光学秘术,远不止如此!\"他突然扯下面具,露出半边烧伤的面容,正是崔知夏以为早已死去的传教士助手。
崔知夏瞳孔骤缩,但手中的动作却没有丝毫迟疑。她将父亲遗留的银匕首掷出,精准地刺入对方操控镜面的机械装置。失去控制的镜阵开始疯狂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