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686

扶桑花纹攫住,细密的花瓣纹路与三年前孔天禄书房暗格里的倭寇令牌如出一辙。

记忆如潮水翻涌。万历二十四年冬夜,泉州港的天主教堂在大火中崩塌,托马斯神父临终前塞给她的牛皮手记里,夹着半张泛黄的光学图谱。其中用拉丁文着重标注:\"玄海黑曜石,经七十二道研磨可制千里镜,聚焦日光可熔铁石,然此物仅现于对马岛藩主私矿...\"

\"大人,这绝非寻常碎玻璃。\"崔知夏举起镜片迎着雾光,三棱镜般的断面将微弱天光折射成七道幽影,\"玄海黑曜石需用秘法制淬,透光率是普通铜镜的三倍。若制成凹面镜...\"她突然顿住,想起手记中夹着的烧焦残页——那上面画着类似装置,标注着\"可将日光化为焚船之火\"。

戚继光的佩刀在腰间轻响,他俯身查看海防图上朱砂标记的沙门岛:\"昨夜丑时三艘商船失踪,渔民称海面上闪过青白交替的光芒,飘忽如鬼火。\"将军的目光扫过崔知夏骤然苍白的脸,\"你说过,倭寇在改良《武备志》的''昼旗夜灯''?\"

潮湿的海风卷着雾珠扑在图上,崔知夏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镜片棱角。三年前破解孔天禄的鲸油密信时,她曾在《武备志》批注中发现异样:\"倭人采配指挥法与我朝旗语暗合,若以镜面闪光代旗...\"此刻黑曜石镜片的出现,让她突然看清那些批注背后的寒意——敌人早已将明军的通信智慧,改造成杀人的利刃。

\"他们在用光学构建新的信号体系。\"崔知夏展开随身的羊皮卷,上面密密麻麻画着光学装置草图,\"扶桑纹或许是密钥标识,而玄海黑曜石的聚光特性,足以将闪光信号传递到五里之外。更可怕的是...\"她的声音被海风撕碎,\"若将多面镜片组合,就能制造出《永乐大典》记载的''光刃''。\"

话音未落,远处海面上突然炸开一道幽蓝光芒。崔知夏本能地举起镜片,却见雾霭中商船桅杆上的海东青图腾若隐若现,三道短促闪光后,又是五道长明。这规律的节奏与她昨日在渔民口中听到的\"青白交替\"完全吻合。

\"取三棱镜!\"她冲向了望塔角落的檀木匣,水晶棱镜在掌心折射出七色光带。当第一束阳光艰难穿透云层,崔知夏迅速调整角度,将光带投射到墙面的《武备志》旗语图谱上。赤光扫过\"警报\"标识,紫光却诡异地停在空白处——那里本该记载\"特殊敌情\",却被人用刀片剜去了整块书页。

戚继光的脸色瞬间阴沉:\"内鬼?\"他猛地抽出佩刀,刀刃在雾中泛起冷芒。崔知夏却盯着镜片断面的细微刻痕,那些不规则的划痕在折射光下竟组成某种几何图案。她颤抖着取出托马斯神父留下的银镊子,从裂痕中夹出半粒暗红碎屑——那是干涸的血迹,与三年前孔天禄爪牙惯用的见血封喉毒药颜色相同。

\"他们在测试新武器。\"崔知夏将碎屑收入瓷瓶,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失踪的商船是试验品,而这个镜片...\"她望向雾中若隐若现的沙门岛轮廓,那里正传来隐约的金属撞击声,\"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战书。\"

海风突然变得刺骨,崔知夏握紧镜片。冰凉的黑曜石贴着掌心,仿佛托马斯神父临终时的体温。十年前那个雨夜,神父用最后的力气在她掌心写下\"fides in ignem\",此刻这行拉丁文在记忆中灼烧。她知道,这场光与影的较量,远比三年前的鲸油密信案更加凶险——因为敌人这次动用的,是能焚尽一切的光明。

镜影谍光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戚继光临危受命,率戚家军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与倭寇展开了无数次激烈交锋。

这一日,戚家军营帐内气氛凝重。戚继光眉头紧锁,手中紧握着一份刚刚截获的密信,信上的内容让他意识到,局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最近一段时间,戚家军的作战部署似乎总是被倭寇提前知晓,多次精心策划的围剿行动都功亏一篑,损失惨重。原本计划在沿海的一处海湾设伏,一举歼灭来犯的倭寇主力,可当戚家军按时抵达时,却发现海湾内空无一人,明显是对方提前得到了消息。而在另一次行动中,原本准备突袭倭寇的补给据点,结果刚一靠近,就遭到了对方的猛烈攻击,显然对方早有防备。

“报——”一名传令兵匆匆跑进军帐,“将军,沿海防线的哨兵发现,最近几晚总有奇怪的亮光闪烁,间隔时间毫无规律,似乎是从倭寇的据点发出的。”

戚继光心中一凛,他站起身来,来回踱步:“奇怪的亮光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