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并拿出那些神秘的镜片和光学仪器,让他研究。
李明仔细地观察着那些镜片和仪器,不时地拿起放大镜和三棱镜等工具进行测试。过了好一会儿,他抬起头来,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将军,我想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这些镜片经过特殊的打磨和组合,可以实现远距离的聚光和信号传递。通过控制光线的闪烁频率和时长,就能传递不同的信息。”
戚继光听后,心中一惊:“竟有如此神奇的东西?那你能破解他们传递的信息吗?”
李明点了点头:“理论上是可以的,只要我们能掌握他们的信号规律。这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我需要多观察几次他们发出的信号,才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戚继光立刻下令,加强对倭寇据点的监视,一旦发现有亮光闪烁,立刻记录下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明根据士兵们记录下来的亮光信号,日夜研究。终于,他成功地破解了倭寇的信号密码。
当戚继光得知这个消息时,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太好了,李明,你立了大功。有了这个密码,我们就能掌握倭寇的一举一动,接下来的作战就会轻松许多。”
随后,戚家军根据破解的信号密码,多次成功地截获了倭寇的情报,并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戚家军提前设下埋伏,将倭寇引入了包围圈。当倭寇发现中计,试图逃跑时,却发现四周早已被戚家军重重包围。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戚家军大获全胜,歼灭了大量倭寇,彻底扭转了东南沿海的战局。而那名神秘的女子,在得知戚家军破解了他们的信号密码后,终于放弃了抵抗,交代了自己的身份。原来,她是一名被倭寇胁迫的民间工匠,负责制造那些光学仪器。
战后,戚继光对李明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赏赐了他许多财物。李明则表示,他愿意将自己的光学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为保卫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此,戚家军在与倭寇的战斗中更加得心应手,他们利用光学技术,不仅破解了敌人的情报,还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战术和武器。在戚继光的带领下,戚家军最终成功地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为明朝的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而那段关于镜影谍光的故事,也成为了戚家军传奇历史中的一段佳话,被后人传颂不衰。
幽蓝诡光
万历二十七年深秋,登州港被浓稠如墨的晨雾笼罩,能见度不足十丈。崔知夏裹紧玄色斗篷,踩着潮湿的青石板疾步登上了望塔。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扑面而来,将她鬓角的碎发吹得凌乱。塔顶,戚继光身披锁子甲,手中紧握着半块刻有扶桑花纹的黑曜石镜片,面色凝重如铁。
\"据神父手记记载,玄海黑曜石磨制的凹镜,聚光距离可达五里。\"崔知夏展开泛黄的羊皮手记,手指划过上面的光学草图,\"但这种镜片有个致命弱点——极易受潮雾影响。只要能制造合适的天气条件...\"
她的话音未落,远处海面上突然闪过一道幽蓝的光芒,如同一把利刃刺破厚重的雾幕。崔知夏和戚继光同时举目望去,只见浓雾中隐约浮现出商船的轮廓,船帆上的海东青图腾在雾气中若隐若现,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紧接着,三道短促的闪光划破雾气,又迅速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是信号!\"崔知夏瞳孔骤缩,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小型蒸馏器,将三棱镜对准闪光方向。镜面折射的光线在地面投射出模糊的光影,她迅速调整角度,三个闪烁的光点逐渐清晰——正是倭寇新编码中的\"警告\"标识。
戚继光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沉声道:\"果然如你所说,他们在利用光学传递情报。传令下去,水师即刻进入战备状态,密切监视海面动向。所有了望哨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异常光芒,立即上报!\"
随着命令的下达,整个登州港陷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号角声、传令声此起彼伏,士兵们快速集结,战船纷纷升起风帆,准备随时出击。崔知夏却站在原地,盯着手中的三棱镜,陷入了沉思。
那道幽蓝的光芒太过诡异,与她之前所了解的倭寇镜光信号有所不同。而且,在如此浓重的雾气中,普通的光学镜片应该会因为受潮而失去作用,可刚才的闪光却清晰而明亮。她隐隐觉得,倭寇这次恐怕是有了新的手段,或者是破解了玄海黑曜石镜片怕雾的弱点。
\"崔姑娘,可有发现?\"戚继光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崔知夏抬起头,神色严峻:\"大人,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