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在剧烈的能量波动中,崔知夏看到敌方旗舰上,戴着海东青面具的镜师正在操控一具机械傀儡,傀儡胸腔里嵌着的,竟是完整的《永乐大典》卷副本。
\"原来如此...\"她低声呢喃,终于明白这场光暗博弈的真相。倭寇不仅窃取了大明的光学智慧,更试图用《永乐大典》中的禁忌之术重塑世界。当第一束反击的光束击中敌方镜阵,崔知夏的视网膜再次传来灼烧般的剧痛,但她咬紧牙关,将全部精力注入光学装置。
战斗持续到黄昏。当第一缕夕阳穿透硝烟,崔知夏跪在满地镜片中,手中紧握着从镜师傀儡处夺来的齿轮。齿轮边缘刻着细密的数字,与显微镜下的数字密码完全对应。她望向隐雾岛的方向,那里的迷雾正在消散,露出岛屿顶端若隐若现的青铜巨门——那才是天工秘库真正的所在。
阿砚摸索着走到她身边,双眼缠着浸血的布条:\"先生,我们...赢了吗?\"崔知夏将三棱镜放在他掌心,破损的镜片折射出残缺的彩虹:\"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但只要我们守住心中的光明,就没有破解不了的迷局。\"海风卷起她破碎的衣襟,镜身\"lux veritatis\"的刻痕在夕阳下闪耀,仿佛在诉说着光明与黑暗永恒的博弈。
鬼火迷芒
\"啊!\"阿砚的惨叫如利刃划破了望塔内的死寂。崔知夏强行睁眼,只见少年参将正用染血的双手疯狂抓挠双眼,锁子甲缝隙渗出的血珠滴落在青砖上,晕开暗红的轨迹。他的嘶吼带着哭腔:\"我的眼睛...像有千万根针在扎!\"
\"是镜光诡雷!\"崔知夏的瞳孔剧烈收缩。记忆如闪电般劈开混乱——《本草纲目》\"目部\"中那些触目惊心的记载:直视强光致盲者,初觉如蚁噬,继而剧痛难忍,重者眼球溃烂如熔金。她猛地扯下衣襟蒙住双眼,布料摩擦过灼伤的视网膜,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
摸索中,她的指尖触到黄铜支架的棱角。三棱镜在掌心翻转,镜身\"lux veritatis\"的刻痕硌得掌心生疼。当镜面角度调转,刺耳的折射声骤然响起,如同万千金针刺破浓雾。墙面传来纸张燃烧的噼啪声,崔知夏隔着布料都能感受到热浪扑面而来——那是《永乐大典》目录轴在高温下碳化的征兆。
片刻后,她颤抖着掀开衣襟。焦糊味直冲鼻腔,原本工整的目录轴已化作狰狞的黑痕,边缘卷曲如枯槁的蛛网。而更诡异的是,那些本该组成光纹信号的光斑,此刻竟如活物般跳动,在焦黑背景上幻化成幽绿的鬼火,时而聚拢成骷髅形状,时而分裂成扭曲的海东青图腾。
\"他们改良了光癫症的触发频率...\"崔知夏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普通镜光诡雷只会造成一次性灼伤,而这些跳动的光斑,分明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持续刺激视神经。她突然想起三日前泉州港的密报,倭寇高价收购波斯琉璃工匠,原来竟是为了制造这种能自主变异的光学武器。
港口方向传来惊天爆炸声。崔知夏冲向栏杆,望远镜中,海面上漂浮的明军战船如同飘摇的树叶。甲板上,士兵们或挥舞兵器互相砍杀,或对着虚空疯狂磕头,紫色雾霭中隐隐透出胭脂红——那是混有砒霜的色光污染,与镜光诡雷形成致命的双重攻击。
\"阿砚,用磁石滤网护住了望口!\"她转身大喊,却见少年参将已摸索着撞向武器架。鲜血顺着他的指缝滴落在磁石砖上,晕开一朵朵诡异的蓝色花斑——那是铁粉与磁石反应的痕迹。崔知夏抓起景德镇青花瓷片比色盘,霁青釉瓷片边缘的淡红色结晶在火光中闪烁,与敌方镜面上的胭脂红如出一辙。
了望塔再次剧烈震颤。崔知夏被气浪掀翻在地,怀中的三棱镜磕在青砖上,镜角迸裂出蛛网状的纹路。她抬头望去,十二艘倭寇战船组成北斗阵型,船头的黑曜石镜面正在逆向旋转,折射出的光线在空中交织成不断收缩的光茧。更可怕的是,每艘船桅杆顶端的球形装置开始运转,三十六面紫晶棱镜吞吐着雷电,正是《永乐大典》中记载的禁忌杀招\"紫电天牢\"。
\"启动十二色分光术!\"崔知夏将银匕首插入光学台卡槽。三百面水晶棱镜发出嗡鸣,却在接触敌方镜光的瞬间迸出裂纹——倭寇在镜片表面镀了一层液态水银,不仅增强了折射威力,更能腐蚀磁石防御。阿砚摸索着挥剑劈砍逼近的镜光碎片,鱼肠剑刃上腾起诡异的蓝烟,那是砷化物腐蚀金属的征兆。
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崔知夏突然发现敌方镜阵的运转规律。那些跳动的鬼火光斑,其闪烁频率竟与《永乐大典》术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