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702

会熄灭。

锈钟长鸣

雁门关的风裹着砂砾掠过城墙,在声波防御研究所的青铜牌楼上撞出低沉的嗡鸣。研究所大门两侧,两座由毒龙雷残片熔铸的警钟静默伫立,钟身斑驳的锈迹里嵌着未完全融化的符文,每当风起时,便发出呜咽般的震颤。

赵莽站在私人实验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新人培训队伍从钟下经过。他摩挲着袖口处褪色的防酸服补丁,那里还残留着当年拆解毒龙雷时的醋酸气息。玻璃展柜里,一尊半人高的范蠡青铜像静静凝视着案头的陈醋与乌梅,碗沿凝结的醋垢在日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

\"赵老,这批新人到齐了。\"助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赵莽转身时,二十双年轻的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实验室里陈列的古怪物件:锈迹斑斑的青铜醋壶、刻着商号徽记的硫磺\"铜钱\"、还有那本边角卷起的《齐民要术》。

\"坐吧。\"赵莽指了指长桌,苍老的声音带着雁门关特有的沙哑,\"今天给你们讲个故事,关于三十年前那场暴雨中的拆弹。\"他的手指划过范蠡像的衣袂,青铜表面冰凉的触感让记忆瞬间鲜活。

新人笔记本的沙沙声中,赵莽开始讲述。他说起暴雨如注的雷区,说起逐渐稀释的醋酸,说起那些与青铜器残片如出一辙的符文。当提到用乌梅汁调整酸度的突破时,后排有个年轻人举起手:\"赵老,当时您怎么想到用古法酿醋的原理?\"

\"因为文明从不会真正死去。\"赵莽的目光落在陈醋碗上,\"古人用智慧创造财富,今人就能用同样的智慧化解危机。\"他没有说陶朱公在高烧中显现的虚影,没提那些跨越时空的训斥与教诲,只是强调着古籍研究与技术实践的结合。

故事讲到弹体内部的硫磺铜钱时,整个实验室陷入死寂。\"日军不仅窃取了铸造技术,\"赵莽拿起一枚复刻的毒龙雷残片,金属表面的商号徽记硌得掌心生疼,\"他们还试图用文明的外衣包装杀戮。这告诉我们什么?\"

\"技术本身没有善恶!\"前排的女生脱口而出。赵莽露出微笑,皱纹里藏着三十年的沧桑:\"对,但更重要的是,掌握技术的人心必须向善。就像这碗陈醋,既能蚀穿钢铁,也能酿造美味——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培训结束后,新人陆续离开,只有个叫小林的年轻人留了下来。他盯着范蠡像底座的铭文,突然发问:\"赵老,您说商道的本质是权衡,可具体该怎么权衡?\"

赵莽走到警钟模型前,轻轻叩击钟身。嗡鸣声中,他说起拆解最后一枚毒龙雷的场景:当宋代青铜醋壶中的乌梅醋接触弹体,符文迸发金光,弹体化作铁砂的瞬间,他在漫天碎屑里看见了陶朱公欣慰的眼神。\"真正的权衡,\"他的声音混着钟声,\"是在利益与良知间选择正道,在力量与责任中坚守本心。\"

深夜的实验室里,赵莽独自擦拭着范蠡像。月光透过百叶窗,在陈醋碗里投下细长的影子。他翻开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当年那句\"科技本身并无善恶\"的感悟旁,又添了新的批注:\"然人心向背,可令文明生辉,亦可使智慧蒙尘。\"

研究所的日子平静而忙碌,但每年梅雨时节,赵莽总会出现幻听。在雨水敲打屋顶的节奏里,他仿佛又听见陶朱公的训斥,听见毒龙雷内部齿轮转动的咔嗒声。这时他会走到警钟下,看锈迹在雨水中蜿蜒成新的纹路——那些图案有时像古老的符文,有时又化作算盘上的算珠。

十年后的某个清晨,研究所收到一封匿名信。泛黄的信纸上,用毛笔写着:\"以商济世,非以商为刃。\"字迹与赵莽珍藏的《陶朱公商训》残卷如出一辙。他握着信纸走到警钟旁,发现钟身上不知何时多了道新的刻痕,形状恰似当年陶朱公手中钱范的纹路。

那天的新人培训课上,赵莽罕见地提及了幻觉的片段。\"我曾以为那是高烧后的妄想,\"他望着范蠡像手中永远流转的钱范,\"但现在明白,那是文明对后人的警示。\"他指向研究所外连绵的山脉,那里曾埋藏着致命的毒龙雷,如今已开满野花,\"记住,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文明的火种。\"

暮色降临时,赵莽照例为范蠡像前的陈醋碗添上新酿。当第一滴醋液坠入碗中,警钟突然无风自鸣。悠长的鸣声中,他仿佛看见年轻的自己跪在雷区,看见陶朱公的虚影在雨中消散,也看见无数双手正托起文明的火炬,穿越历史的迷雾,向未来延伸。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