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725

二、核心冲突与科技树

釉面暗战

万历十三年深秋,东海的浪涛裹挟着碎冰碴,如无数把利刃刮擦着\"重光号\"的船舷。*x~z?h+a-i!s+h,u!.~c¨o_m-甲板上的铁钉在冰霜中泛着冷光,徐沧溟握紧望远镜的手掌却沁出冷汗。星盘在怀中剧烈震颤,裂痕处渗出的金液遇冷凝结成扭曲的北斗图案,仿佛预示着这场海战的不祥。

了望塔下,阿鹤正在指挥火铳手做最后的调试。少年腰间的鱼骨星盘泛起微弱青光,映照着他脸上未愈的疤痕。三百支改良后的折叠铳整齐排列,黄铜铰链在寒风中发出细微的嗡鸣——那是遵化铁冶九转冷淬法特有的金属颤音,据说这种经过马尿与石灰水混合液急速冷却的黄铜,能承受800c的高温。

\"大人!倭寇船速加快了!\"了望手的喊声撕裂寒风。徐沧溟举起望远镜,瞳孔骤然收缩。松浦隆信的安宅船队正以楔形阵压来,三层楼高的巨舰周身裹着暗褐色装甲,在夕阳下泛着诡异的釉光。那装甲表面流转的光泽,像极了三年前在琉球海域沉没的商船残骸——当时打捞上来的瓷器碎片,同样带着这种仿佛吸收了所有光线的质感。

\"启动星轨防御阵!\"徐沧溟将星盘按在了望塔的基座上。金液顺着预设的纹路奔涌,在船舷四周凝结成透明的光盾。阿鹤抓起一支折叠铳,铳管内壁的阴阳膛线在微光中若隐若现。这是他结合《火攻挈要》与葡萄牙火器技术的杰作:顺时针的阳线如游龙盘曲,逆时针的阴线似幽壑暗藏,理论上能通过扭矩平衡将弹丸射程提升三成。

当倭寇船队进入两百步射程,阿鹤的喊声穿透甲板:\"集束齐射!\"三百支火铳同时喷出火舌,黄铜铳身的咬合声与弹丸破空声交织成战歌。徐沧溟屏住呼吸,望远镜里,首枚刻着阴阳膛线的弹丸精准命中安宅船舷——然而预想中的穿透并未发生,暗褐色装甲如活物般泛起涟漪,将冲击力尽数卸入海水。

\"怎么会...\"阿鹤的惊呼被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淹没。倭寇战船突然转向,甲板下推出密密麻麻的陶制火罐。不同于寻常的焙烙玉,这些罐体表面刻满梵文咒印,破裂后流出的硫磺胶泥接触空气瞬间燃起蓝紫色火焰,且专往金属接缝处钻。徐沧溟看着胶泥顺着折叠铳的黄铜铰链缝隙渗入,突然想起加斯帕神父临终前的警告:\"当金属晶格的秩序遭遇化学混沌,再坚固的防御也会化为齑粉。\"

材料强度:金属晶格秩序 vs 化学混沌

火海中,折叠铳的黄铜框架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硫磺胶泥的火焰舔舐着九转冷淬的铰链,800c的耐热极限在持续灼烧下迅速瓦解。阿鹤的铳管率先炸裂,飞溅的铜片在他脸颊划出深可见骨的伤口。少年踉跄着扶住船舷,看着手中扭曲的铳身,终于明白:遵化铁冶的九转冷淬法,锁住的只是金属的物理强度,却无法抵御化学腐蚀的侵袭。

徐沧溟挥刀斩断燃烧的绳索,星盘金液化作锁链缠住即将崩塌的桅杆。他望着远处松浦隆信旗舰上猩红的身影,突然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本质:明军追求金属晶格的完美秩序,用九转冷淬法打造坚不可摧的武器;而倭寇却利用化学物质的混沌力量,以硫磺胶泥的腐蚀特性撕开防线。这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两种物质观的对抗。

弹道精度:牛顿力学 vs 流体力学

在材料强度的对抗陷入僵局时,弹道精度的较量成为新的战场。阿鹤改良的阴阳膛线设计,本是为了通过扭矩平衡提高射程和精度。但当第二轮齐射开始,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弹丸在空中划出诡异的弧线,不是提前坠落,就是远远偏离目标。徐沧溟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倭寇战船正在进行不规则的倾角机动,利用流体力学原理,让明军的弹丸在空气阻力和船体移动的双重作用下迷失方向。

\"大人!他们在利用风向和船身倾角干扰弹道!\"阿鹤抓起散落的弹道记录,纸张上的计算痕迹被血渍晕染。他突然想起在里斯本兵工厂看到的火炮试验——当时葡萄牙人就曾通过调整炮口仰角,让炮弹在不同风速下保持精准。而现在,倭寇将这种流体力学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

战场适应性:技术纯粹性 vs 环境复杂性

明军的三连装折叠速射铳,曾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技术突破。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射击频率,理论上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的火力网。然而,倭寇很快找到了应对之策。随着一声号角,安宅船的甲板缝隙中涌出大量黑色油污,粘稠的油脂在海面迅速扩散,不仅污染了明军的火药,更让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