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岩浆爆炸。巨大的海啸冲天而起,将挣扎在礁石间的倭寇船队彻底吞噬。裴天翊站在城头,看着这毁天灭地的景象,耳边回响着祖父的教诲:真正的天工,应是顺应天道的守护。
战斗结束后,福宁卫的百姓涌上街头。但裴天翊没有加入庆功的人群,他带着匠人回到天工院,开始研究如何将磁石技术与火山之力结合得更加可控。在密室里,他将这次战斗的记录与苏小蛮的日记放在一起,铁钩在沙盘上划出新的构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能研制出既能震慑敌人,又不会伤及无辜的真正神器。
而那片经历过战火的海域,在夜色中恢复了平静。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仿佛在诉说着,人类与自然力量的博弈中,智慧与敬畏永远是最锋利的武器。
龙焰灼海
万历九年仲夏,福宁卫城头蒸腾着滚烫的暑气。裴天翊握紧腰间铁钩,望着了望手挥舞的赤色信号旗在热浪中翻卷,远处海面上倭寇的安宅船正如同黑色甲虫,披着\"八幡大菩萨\"的旗帜破浪而来。他转身时铁钩划破空气,发出锐利的嘶鸣:\"按甲等预案!\"
城墙上的青铜警钟轰然作响,天工院的匠人踏着震动的石板路鱼贯而出。三十六名壮汉齐声发力,将覆盖着油布的巨大器械缓缓推出掩体。当油布滑落的瞬间,六尺长的镀锡铳管在阳光下流转着冷冽的金属光泽,足有人臂粗细的鹰扬铳宛如蛰伏的钢铁巨兽,铳身上精美的云雷纹与\"天工监制\"的篆文在热浪中若隐若现。
\"让开!\"裴天翊的铁钩勾住麻绳,亲自引导着第一门鹰扬铳就位。他俯身检查铳尾的螺纹接口,铁钩轻轻敲击镀锡铳管,清脆的声响在城头回荡。三年前的记忆突然翻涌——那个暴雨倾盆的夜晚,苏小蛮握着《火龙经》残卷冲进工坊,雨水混着墨汁在图纸上晕开,\"若将火箭推进之术融入鸟铳......\"她眼中跳动的火光,此刻仿佛仍在铳管深处燃烧。
\"大人,磁石校准仪显示偏差0.3度!\"隼人的徒弟举着特制仪器跑来。裴天翊接过仪器,看着水晶球内悬浮的磁针微微震颤。他从袖中取出块刻着北斗七星的磁石,沿着铳管缓缓移动,当磁针突然笔直指向北方时,他的铁钩重重叩击炮架:\"锁定方位!\"
匠人们立刻忙碌起来。有人用竹刷蘸取特制的防锈油,仔细涂抹铳管内壁;有人将裹着油纸的子铳小心翼翼地装入弹膛——那些暗黑色的圆柱体里,装填着改良自\"火龙出水\"的推进药。裴天翊记得,为了调配这种火药,天工院烧毁了十七座熔炉,苏小蛮的指尖至今还留着被硫磺灼伤的疤痕。
\"湿度计!\"裴天翊突然伸手。助手递上的青铜仪器显示,空气湿度已达82%。他的脸色瞬间阴沉,潮湿的空气会让火药受潮,这是海上作战最致命的隐患。\"启动磁石烘干炉!\"他厉声下令,\"文火慢烤,每颗子铳必须烘烤三炷香时间!\"
工坊方向,八座磁石烘干炉同时亮起幽蓝色的火焰。裴天翊盯着跳动的火苗,想起《天工禁录》中\"磁火相生,取阳火之精\"的记载。当第一颗烘烤完毕的子铳送到面前时,他用铁钩挑开油纸,仔细观察火药颗粒的色泽——只有呈现出均匀的暗红色,才是最佳状态。
倭寇的船队更近了,船头铁炮的轮廓清晰可见。裴天翊举起特制的磁石望远镜,目镜中,倭寇头目正挥舞着倭刀指挥布阵。他深吸一口气,铁钩指向东南方位:\"所有鹰扬铳,瞄准旗舰左舷第三根桅杆!\"
随着齿轮转动的声响,三十六门鹰扬铳缓缓调整角度。裴天翊亲自将最后一颗子铳装入炮膛,感受着铳管传来的微微震颤——那是内部磁石与子铳产生的共鸣。当倭寇船队进入三百步射程的瞬间,他的铁钩狠狠劈下:\"放!\"
轰鸣声震得城墙簌簌落灰。拖着赤红色尾焰的子铳划破长空,改良后的\"火龙出水\"推进药爆发出惊人的推力。裴天翊屏住呼吸,看着第一枚子铳准确命中倭寇旗舰的桅杆,紧接着,连锁爆炸如同火龙窜上帆布。然而,喜悦转瞬即逝——至少有八枚子铳在半空中失去动力,坠入海中溅起巨大水花。
\"是湿度!\"裴天翊握紧铁钩,指节发白。他突然想起海底那座休眠火山,想起古籍中记载的\"地火之威\"。转身时,铁钩重重敲击城墙:\"隼人,带十名匠人随我下海!其他人坚守岗位,没有命令不许擅自开火!\"
当裴天翊带着潜水小队潜入海底,透过特制的玻璃面罩,他看到了火山口附近不断冒泡的硫气孔。那些泛着硫磺色的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