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736

远处,数十艘安宅船正破浪而来,船身巨大,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船舷上悬挂的\"永乐通宝\"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这是倭寇故意挑衅的手段。

\"启动三连装折叠速射装置!\"陆明远果断下令。随着机括声响,原本固定的火铳台展开,露出三个并排的火铳管。士兵们熟练地装填弹药,只等一声令下。

织田信长站在旗舰船头,看着明军的动作,嘴角笑意更浓:\"开始吧。\"

几艘倭寇小船脱离编队,快速靠近海岸。船上的倭寇将一桶桶硫磺胶泥倾泻而下。这些胶泥接触到明军防御工事的九转冷淬黄铜铰链,瞬间发生剧烈反应。原本坚硬的金属开始软化变形,发出\"滋滋\"的声响。

陆明远在了望塔上看得真切,心中大惊。九转冷淬工艺是明军火器制造的核心技术,通过九次淬火让黄铜具备极高的强度和韧性,却没想到在硫磺胶泥的侵蚀下如此脆弱。

\"先不管防御工事,集中火力攻击敌船!\"陆明远当机立断。

三声巨响,三连装火铳喷出火舌。,3/3.k?a¨n~s_h,u¨.\c`o-m_然而,倭寇的安宅船却突然倾斜,借着海浪的力量灵活转向。这正是山本勘助设计的\"安宅船倾角机动\"战术,利用流体力学原理,让船只在波浪中如游鱼般穿梭,避开了明军的攻击。

织田信长见状大笑:\"继续释放油污!\"倭寇们将大量油污倒入海中,形成一片黏腻的海面。明军的火铳在装填时,枪托沾上油污变得异常滑腻,操作难度大增,射击节奏被迫放缓。

战局陷入被动,陆明远退回工坊,召集工匠们紧急商讨对策。老工匠陈阿四盯着软化的黄铜铰链,满脸愁容:\"陆百户,这硫磺胶泥怕是加了秘药,普通金属根本扛不住。\"

陆明远沉思片刻,目光落在案头的《天工开物》上,突然灵光一闪:\"用熟漆和桐油混合,涂抹在金属表面,形成防护层!\"他又转向负责机械的工匠:\"倭寇利用波浪机动,我们就改良火铳的瞄准系统,做个万向支架!\"

工坊内顿时忙碌起来,火光与汗水交织。陆明远亲自调配防护漆,反复试验最佳配比。他借鉴浑天仪的原理,设计出一种可以360度旋转的瞄准支架,无论倭寇船只如何机动,都能快速调整射击角度。

三日后,改良工作完成。陆明远再次登上了望塔,此时倭寇的船队又一次逼近。

织田信长看着明军阵地,不屑地说:\"看来他们做了些小修小补,继续用硫磺胶泥!\"

然而,当倭寇将硫磺胶泥泼向明军防御工事时,却发现胶泥无法对涂有防护层的黄铜造成任何伤害。陆明远抓住时机,下令开火。改良后的火铳配合新的瞄准系统,弹丸如长了眼睛般,精准地射向倭寇船只。

甲板上腾起血雾,倭寇的惨叫混着海风传来。织田信长脸色一变,连忙指挥船队进行倾角机动。但这次,明军的火铳依然能够紧紧锁定目标。

就在战局胶着之时,倭寇突然改变策略,释放出大量烟雾,试图干扰明军视线。陆明远早有准备,他让士兵们戴上浸过水的布巾,同时利用三连装火铳的速射优势,在烟雾中进行区域覆盖射击。

战斗持续到黄昏,倭寇终于支撑不住,开始撤退。陆明远望着远去的倭寇船队,深知这只是开始。当晚,他在油灯下展开舆图,仔细标注着战斗中的得失。

此后数月,双方都在加紧研发新武器。织田信长从葡萄牙商人手中购得佛郎机炮,虽然射程不及明军火铳,但射速更快。他还命人研制出一种新型燃烧弹,不仅能产生高温火焰,还会释放有毒烟雾。

陆明远则带领匠作营不断改进。他发现单纯的技术改进已无法满足战争需求,必须将不同技术整合。在观察水车灌溉时,他受到启发,设计出一种利用潮汐力量的自动装填装置。经过无数次试验,这个装置终于成功——随着潮水涨落,齿轮与连杆相互咬合,火铳能自动完成装填,射速提升数倍。

更关键的是,陆明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火器研发体系。他从各地招募通晓数理、化学的人才,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工匠们不再是凭经验制作,而是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

决战在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来临。织田信长亲自率领舰队,发动突袭。倭寇的燃烧弹如流星般划过夜空,落在明军阵地,顿时燃起熊熊大火,毒烟弥漫。

陆明远沉着指挥,士兵们戴着新研制的防毒面具——用多层麻布包裹木炭制成,启动水力自动装填装置。黑暗中,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